读胡秋萍散文《听花》随笔
  高秀昌


    从书法作品里,给我的印象,秋萍应该是一位大气而张扬的女性,她以草书饮誉书坛,笔走龙蛇,不让须眉,同时她兼擅格律,诗词歌赋,清新高雅。但真正和秋萍熟识后,尤其是读了她的散文《听花》,方感觉到我对秋萍的认识是片面和肤浅的。实际上,她在大气和张扬的同时,并不乏女人的细腻与温柔,在她的文章里,对花的描述,与花的沟通,那种细腻,那种深邃,才真的是对自己心灵情感的释放,若不真正走进花的内心深处,就很难有这样的感悟。我读着秋萍的散文,受到了极大的感染,也不觉想跟着秋萍的脚步,去感受听花的那种浪漫:用心灵去聆听花的娇艳、花的芬芳、花的声音……
    秋萍喜花爱花,她的心灵是宁静的。她可以端坐在花前,或明月下,或细雨中,或微风里,听花开的声音,嗅花朵的芳香。她可以不说一句话,不想任何事,让心灵宁静,宁静得像天上的明月,像恬静的花朵。秋萍的心是超然的,她赏花品花,不论贵贱,没有优劣。“一花一世界”,在她的心中,只要是花,都是有血肉的生灵,都是造物主的恩赐,富贵的牡丹固然可爱,但无名的山花也别有芬芳。秋萍的心是淡定的,她与花对话,以花为友,她看重的是花的品格、花的气质、花的精神。“风在吹,幡在动”,可一位高僧却说:“其实风也没吹,幡也没动,是你的心在动。”当下的尘世是浮躁的,人们缺失的就是这种淡定,而秋萍则不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不会为名利缠身,不会为荣辱所动,她追求的是一种真正的淡定和大自在。
    李白也喜欢花,但他没有用心去听、去感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可以在花间畅饮,可以在月下独酌,但李白是以月为友、以酒为媒,他追求的是另外一种情怀,是男人的浪漫,在李白的心中,酒和月是主角,花是陪衬。“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杜甫的眼中,只有花的海洋,没有花的精神,灵魂则是花间的戏蝶和娇莺,花同样也是陪衬。真正把花作为主角的是周敦颐,他的《爱莲说》,以物喻己,把莲花的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范跃然纸上,写出了莲花的精神和气质。而在秋萍的眼中,花就是友,就是知己,她和花可以相互凝视、相互倾诉、相互交流,也可以是月下,也可以在雨中,与周敦颐一样,花同样也是主角。
    四季不同,花也各异。春天,春花烂漫,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不喜欢牡丹的大富大贵,养在闺中,国色天香,她似乎历来都和普通百姓格格不入。我喜欢无名的小花,无声无息,不事张扬,在她们的生命历程里,不怕风吹雨打,有的是任性和傲骨,从不在乎别人是否关注她,她们走的是属于自己的路。盛夏,我更喜欢荷花、亭亭玉立,不入俗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赏荷,听荷,真能让你陶醉其间了。深秋,我喜爱菊花,它迎风傲霜,品质高洁,菊花是真正的隐者,它是陶渊明的最爱,也是许多文人雅士的最爱。冬日,我喜爱梅花,傲雪盛开,香自苦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我对花有好恶,有尊卑,与秋萍的感觉不同,恰恰是缺乏了秋萍那种淡定与超然。突然间,我有了新的感悟:秋萍不正是一朵花吗?她自然地盛开着,不为谁而娇艳,不为谁而芬芳,那么淡定,那么宁静,那么超然,她听花,实际也是在听自己,她与花对话,也是在与自己交流,花、她,她、花,已经融为一体了,不是吗?   (作者为武汉大学博士、河南省社科院哲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