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淋漓尽致
——齐建霞书法初评
        曾德宏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举办了一个全省的公仆书法作品展览,在这个展览开幕式上,我结识了后来成为四川省书法界的“书坛名旦”齐建霞女士。
当时,她正在从四川省政协报社的记者的岗位上退下来,考虑如何华丽转身的问题。书法给予了齐建霞女士一个“无冕之王”之外的新的天地,这个新的空间,后来被这个勤奋出名的巾帼英才装点得格外的美妙。
         二十年过去,齐建霞女士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几乎让蜀中书法人惊羡。她在一系列的全国展赛活动中不断地入展、获奖,名气愈来愈大,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于她的原创精神所产生的巨大气场。在欣赏了她的新著《齐建霞书法集》之后,我静下来思考这个书法成功人士给予四川书法家或者四川书法人以一种什么样的启迪。
         首先,我感受到齐建霞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功,源自于她自身特有的才情、智慧与执着。我常常与同道谈起做艺术的艰难与危险:一个艺术家,如果倾情投入于自己所喜爱的艺术事业,如果他不能摘取艺术的桂冠,他往往就成为这个行当的铺路石,默默地终了一生。如果他取得了成功,他往往又陷入“高处不胜寒”或者“曲高和寡”的孤独境地。而齐建霞女士却跳出了这个泥潭。她成功了,她获得了人们对她的书法艺术创作的广泛认同。她的先天的慧根,在书法的苗圃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我相信她的记者生涯滋养的文学底蕴,在她的书法学习和创作中,产生了别人无法感觉到的作用。无论何种艺术形式,一旦建立在文学的基础之上,就会有别样的火花迸发。而齐建霞女士这一代人所经历的知青生活、女性对于舞蹈的喜好进而专业化的训练、绘画的研习等,成就了她复合的智慧,这种智慧,造就了齐建霞女士特有的审美情操,一旦巧妙地融汇于书法艺术,就会形成书中有文采、书中有画、书中有诗的奇妙景象。面对齐建霞女士的每一件作品,你仔细品读,相信你会赞同我的这种感受。
         一个女子,坚守于书法二十年,这是何等的执着!在商海浪潮中,多少书法爱好者纷纷弃书从商?在人生旅途上,多少女作者因为结婚生子操持家务而放弃书法?在兴趣爱好上,多少书法人见异思迁,一事无成?一个人能够坚守于书法二十年,这个过程本身,就显示出了她非凡的一种精神!
        其次,对书法的本体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掌握书法创作的规律,并善于融会贯通,机变应对,是齐建霞女士高出于很多孜孜以求于书道却不能够得以登堂入室的同行者的地方。书法的本体,在于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书法技巧,是书法家必须遵循的。但是,东方艺术审美的含蓄内敛,表达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齐建霞女士在书写中特别注重点画的形质、锋毫的转换,线条流动过程中的提按变化甚为丰富,绞锋裹锋的交替使用,一任性情的发挥,却全然不失法度。我曾在多个场合仔细观摩她的书写,其用笔的沉着痛快,起承转合,以及优雅的收势,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享受。字法的处理,最见出作者的匠心之所在。在书法里边,字法甚至是最能体现一个作者的原创能力的方面。古人也非常讲究字势的欹侧变化,疏密对比,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透风”,这个方面的技法,在齐建霞女士手下,极为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可以说是心手双畅。尤其是在行草书创作中的字法处理,我认为表现了齐建霞女士最为卓越的功夫,最为超逸的才情。行气、章法中,可以见出她对于黄山谷、王铎等前贤的悉心揣度。其实,书法创作,是在一种有总体构思下的行为过程中的随机生发和创造,一点一划,并不是事前构思好了的,而是在前一个笔画产生之后接着要科学、合理、衔接、连贯而又艺术地创造出下一个点画这样一个过程。齐建霞女士在这样一种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书法艺术天地。她的墨色运用也颇为讲究,但是却毫不做作,在不经意之间,表达了自己对用墨的独特之处:厚而不滞,枯润相间。
         第三,崇尚“韵”与“势”,是齐建霞女士书法的显著特点。古贤论书,以为晋人尚韵。今日书法家往往求新求怪,缺乏古韵,难入高格。齐建霞书法,有川人特有的书卷气,灵气,不温不火,在二十年的锤炼中,熔铸了汉晋风骨,含蓄冲和,内敛有修养,真如谢家子弟,动静得宜。而欹侧变化、摆荡生姿,又极具动势。用笔果敢泼辣,平添了作品的雄强之势。
齐建霞女士的书法成就,已经让我们欣羡,我们期待她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古来书法家留给我们的财富,都不是五体兼备,而是只见其长。因此,齐建霞女士可否在已经诸体兼擅的基础上,集中做好一种书体,把这种书体的创作推向一种极致。这样,就有可能创造一个时代的奇迹!我们期待着。
         2013年1月10日
         曾德宏  四川省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