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醇秀颖话玉梅
高鸿
       很长一段时间,拒绝为人写书评。只觉得累。
       玉梅的书评是要写的,因为她是龙海人。我与县级市的龙海颇有情结,缘于众多的书界朋友。十多年前,我流连于此,尤其喜欢闻到傍晚夕阳西下晚风吹拂着的那股鱼腥味,靠近海边的石码镇的确是个好地方。如今这儿的书法状况,更是一片绿洲了。
       自然是一批年轻人。年轻人敢于面对现实,并做无畏的抗争。
       玉梅是崛起的龙海书坛之佼佼者。
       在一个深秋的时节,玉梅携来近作若干,作为擅长小楷的玉梅,拍成的书法照片,总有令人失望的地方,且不说像素是如何的高或拍摄者水平如何的了得。因为是小楷,细微的动作表达往往关乎成败,照片的模糊便容易舍去细节,成为笼统,只是留存整齐划一与布局的秩序罢了。
       我建议到玉梅的府上去浏览原作,也一并了解书法人的书法生活,雅称生命状态。我与宗勇兄便如期而至,在她的家庭“私塾”教室里,展示了她的各种类型的书作,她的学书脉络便渐渐明晰起来。
       玉梅先前为小学教师。之后为文联借调干部。玉梅已由业余向专业转化,已由个体书写转化为协会中坚,这一切都在她的夜以继日的劳作中做了实际意义上的专业铺垫。在第六届楹联大展获得殊荣之后,她的价值取向便不由分说地得到体现。
       行内人建议她出个集子,办个展览什么的,她静候着。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决定付诸实施。用了个把月的时间,无论斗方、扇面,无论对联、条幅,抑或四条屏的,规格上从四尺六尺终于增至八尺,为了视觉上的所谓丰富,这些幅式与形式上的考究是十分必要的,且不说传统意义上的黑白颠覆,从展厅的视觉效果上各种几何形式的组合,色彩冷暖的配置,从现代构成意义上体征确认无疑是积极的。可以说,玉梅已经融入了书法生活,融入了当代的书法语境,与时代潮流同呼吸共忧患了。在她的日常生活里已经得到验证。她说,在家里精心创作,在单位可以构思打腹稿。周末带学生,教学相长。在当前书法领域,据我所知,除了院校的专业优势之外,书法人最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玉梅时下的舒卷自如了。
       玉梅的出道缘于楷书。玉梅的楷书又集中体现在小楷上。
       与晋唐一类的小楷有别的是清代碑学的介入。玉梅踯躅于此。
       当唐楷一度走向极致的时候,无异于唐诗宋词的抵达。且不说今人的高山仰止,清代人便有了自个儿的打算。这是由书法本体所决定的。书法本体特征告诉我们,在继承中创造,所谓三流的创造远比一流的模仿强,有传统、时代、个性之说,便同出一辙。玉梅临习过晋唐一类的小楷,在众目睽睽之下,悄然融入碑学意绪,做得恰如其分。如果说,《黄庭》给予她典雅与蕴藉,《洛神赋十三行》给予她精致与朗畅,那么,黄道周的决绝与快意从《榕颂》中似乎得到了体悟,这一切,在玉梅早期作品中有着执迷不悟的朝圣。《张黑女》的不期而至,使玉梅小楷从此告别略显单薄的体态。显然,小楷精绝飘然易得,浑朴厚实难求。
       于是,玉梅以帖为主以碑为辅走进了专家的视线,走进了“激活唐楷”的视阈。而体现在书家作品中的艺术境界则始终如一地贯穿“虚静”二字。蔡邕《笔论》中写道:“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玉梅善学、善思、善悟,与一般的美女书家不同的是,玉梅更善于笃学、静思、自省。故其书作一反浮躁,虚静自生。虞世南《笔髓论》云:“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孙晓云把书法日课比喻为“女红”,这是女性书家的生命意识和与生俱来的行为操守所决定的。当代书家中不乏女性的参与,而女性书家中以小楷一格的盘恒又不在少数。也许,女性书家选择与生命状态相吻合的“小楷”,便是情理中的事了。
       玉梅也写行草、隶书,想必是为“小楷”服务的。当代书家单打一的现象有所改观。这是由信息时代书法资源的丰富运用所带来的便捷所决定的。可以想象古人在取得名碑善帖的艰难与囿于一隅的困惑。当今书家在宽泛琳琅的书法遗产面前,承袭中必须带有整合的意念,携带传统的基因,做精神的突围。
       王羲之《书论》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玉梅聪颖好学与虚静笃守,其意境的高远,假以时日定有可观。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者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
       玉梅之书在醇厚与秀颖之间。
 
                                                                                                                                                     高鸿

                                                                                                                                   己丑冬月于北京梨园一灯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