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  奖  体 会
钱玉清
 
  在开始动手想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才觉得心里充满了矛盾,立什么题更符合我当前的感受,“获奖感言”吗?显然勉强,因为从广义的角度讲。作为感言至少要谈一些对当今书坛的认识剖析和理性思考,从狭义的角度讲要谈一些创作感悟和经验介绍。实在是有点为难,因为既谈不出什么思考又谈不出所谓的经验,每次获奖我都感到异常的惊讶和意外,更多的是惭愧,扪心自问,自己的水平还有待于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其次,拟立题“获奖得失”,得到是暂时的荣誉和表面上的虚荣心的满足,失去的是我创作方向的针对性。但又很难就这个话题作具体展开,只得作罢。后来想想还是实在一点写写体会吧。
 
  当今书坛,风烟四起,战鼓喧天,各路书坛豪杰摩拳擦掌,竞相献技,一派繁荣景象,每次单项展投稿量均在1.5万件以上,国展在5万件上下,并呈不断上升趋势。试想要在1.5万件作品里面挑400多件或在5万件作品里面挑800多件,你作何感想,二个字“可怕”。但作为一名参与者又必须面对现实,尊重这个游戏规则。
 
  由于本人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值班、加班,真正静下心来用于创作的时间很可怜,创作的时候也经常被电话打断,又不能像其他书友一样,把所有通讯工具都关了,潜心投入创作,我们得二十四小时开机,这是纪律,所以常常在书兴大发的时候遭到“突然袭击”,而“损失惨痛”。如何提高精准度,降低落选率,发挥效能的最大化是我一直以来思索的问题。
    那又应该如何应对和准备参赛作品呢,我的个人体会也是二个字“独特”,作品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语言,不管从作品的形式还是取法风格上都要有独到之处,千万不要随大流,更不要跟风。综观历届获奖作品,哪一件不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独具匠心,而抓人眼球。所以从去年九届国展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之前投的作品大多与展览无缘,除了水平本身的内因外,我认为还有许多可控外因值得研究。
 
  首先,要确定投稿书体,当然要把能充分反映自己目前真实水平的一路展示出来,九届国展我投了一幅八尺屏,用长锋狼毫书写,融会二王和孙过庭线条、笔法,字体不大,比拳头小一点,点画刚劲雄健,笔势往来清晰可辨。因为现在纯粹把二王或《书谱》展大了写的太多了,所以我选择了小字体,又不是单纯的二王或《书谱》,结果我入展了。册页展的作品我又在此基础上夹杂了很多张瑞图笔法,用硬辣劲挺,方峻峭刻线条,力矫圆熟颓靡时弊,结果获奖。
 
  其次,作品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要像高考之前老师猜题似的作此思索。君不见现在各大展览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竭尽拼接、做旧之能事。我想只要功夫到位,章法、墨法、笔法、字法上不出太大问题,素面朝天更能体现实力,打动评委。所以我九届国展及今年的第二届草书展都是白宣一张,既无染色,更无拼接,战果都不俗。
 
  再次,根据不同赛事作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比如二届草书展,投的都是草书,而且量大惊人,怎样才能不落俗套,鹤立鸡群,与大多数作品拉开距离。后来我用巨幅八尺整张写大草,字径约在20公分以上。因为我想当今书坛写小草的多,敢用大幅大笔写大草的不多,结果我获了三等奖。
 
  投稿作品最好准备二幅以上,并请有资深参赛经验的“老运动员”作参谋甄别,挑选其中较满意的一幅即可,大可不必多幅投寄,特别是在同一种书体的情况下更不可取,如初评一关评委随意抽取一张正好是自己不太满意的作品,后果就严重了。最后,投寄之前最好先熨烫一下,然后用管筒卷寄,以免皱折影响作品品相。 
    
  仅此而已,博方家一笑耳。
   
                                             2008年12月13日
   
   此文应某网站之邀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