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膺的禅意山水
 
        心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佛教讲缘起,即万事万物间的普遍而微妙的各种联系。张筱膺凭一支画笔,往来于寺院、交流与僧尼,真是因缘和合、不可思议。在一般人眼中,佛教应该是无为的、僧尼应该是遁世的。其实,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中国的大乘佛教讲自利利他、讲六度万行、讲弘法利生,要求佛教徒以入世的精神办出世的事业,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碰击、交融、发展的历史,中国佛教从来就没有拒绝过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相反倒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佛教对于书画艺术更有独特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张筱膺的画作与此甚相契合。
        《觉林菩萨偈》云: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接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五段诗文的从“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的是世间万物,原都是由你的心所描摹。万物万象,是你的心所幻化出来的,你的心喜悦自在,那么万物也就是这样。这里强调的“心”,指的是认识、思维、精神,浏览张筱膺的画,有野趣逸趣、更有禅趣,她以独特的心境观照世间万物、描画世间万物,但更是化世间万物,而不是简单的摹写世界万物。俗语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佛教也强调“五明”的重要性。张筱膺在技法层面上独特之用心处有二:一者,笔墨互现,更重于笔;二者,墨色相融,求变于色。她的作品有一个显著地特点,就是在重视笔墨的基础上求变化于色彩,这明显是对传统人文画的反思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