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书法报》手札书法大家谈采访
 
一.手札书法作品应该怎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创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毛燕萍:手札也叫尺牍,从历代流传的经典手札来看,多为书家文人书信。这些手札言简意长,涉及的范围广泛,读者在欣赏手札作品的同时,可以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感受古人当时的喜怒哀乐。因此,手札书法具有文献和书法的双重价值,历代被收藏家所看重。
       在古代,人们对于亲人、友人的手札往来十分珍惜,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赋于她绝妙而情深意重的描述。
       现代社会通讯异常发达,加上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很少能享受到这种近乎“奢侈”的、充满闲情逸致的交流,因此,手札书法在当代,已经可以称之为书法作品中的稀有品种。
       既然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而申遗成功,手札书法,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亮丽瑰宝,现代书法人应该积极地赋予她以新的生命内涵,切不可将她淡忘、遗忘……
       一件优秀的手札书法,与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相比,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它不是机械地抄写唐诗宋词,所以,手札书法作品不仅要求作者有娴熟的书法技巧驾驭能力,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学养,让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一幅平面的书法作品,而是可以通过作品所体现的内容、书法技巧、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形象。
       手札因为是书信并受尺幅的限制,作者应该考虑到阅读对象能否读懂读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一件手札书法,书体上可选择小行书、小楷为宜。篆书、草书、尤其是大草一般不适宜手札创作。
 
二.手札书法作品的形式感与手札的人文精神怎样加强连接?强化手札书法作品的形式感对于手札的人文精神有没有破坏?
 
       毛燕萍:现代各类书展,除了作者的传统功力外,越来越多的书家乐于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从而使作品达到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
       事实上,前人为了使有限的尺牍空间得以丰富,在用笺上也动了不少脑筋,比有人们常见的“八行笺”和各种图样的“印花信笺”,这无疑为手札创作增添了美感。一帧在手,赏心悦目,犹如鲁迅先生所言:“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
       常见的印花信笺,图案淡雅,对于手札书法能起到极好的衬托作用。如果书家善画,信手在信笺上描上三两笔与手札内容相符的画面,无异更生锦上添花之趣、画龙点睛之妙。
       然而,追求手札的形式感,应是点到为止,适度这上,切不可过分夸张,刻意雕饰,以免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古人云:“过犹不及”,过多地强调形式感,还不如素面朝天更觉自然、更显自信。
 
三.手札书法作品与册页书法作品的创作方式有何异同,有无关联?
 
       毛燕萍:手札书法与册页书法的创作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小尺幅,创作状态接近古人,不受场地大小限制,可以在案头完成。创作时,若是天朗气清、窗明几净、古音轻扬、茗香飘渺,又遇好纸、好笔、好墨、好心境,佳作可期可遇。
       两者创作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手札书法是单幅小品,内容、形式非常独立。创作时书家心中若有所思,笔下自然流露,意到笔随,浑然天成。
       而册页书法则是由若干件单个小品组成,这些小品的内容贯连,多以抄录古文名篇为主。这些内容许多书家娴熟于心,许多读者读这样的作品,就像小时候听老人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一样耳熟能详。因此,创作册页,可以比创作手札更加大胆放开,行草大草均可加入册页创作之列。
       手札书法的起承转合反映在小小的单幅尺牍之中,而册页书法则是将这些要素体现在每个页面的联系之中。
       如果把手札书法比喻成一部电影,那么,册页书法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