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
      该幅无作者名款,共分5段,前4段均有北宋黄庭坚的笺记,后纸有黄氏跋语,另有北宋、南宋初的曾纡跋,言及黄庭坚题于元祐五年(1090年)。幅上两处有乾隆帝的题文,钤有清“乐寿堂鉴藏宝”等印20方。
该卷系职贡类题材,作一人一马状。

创作背景

据黄氏题跋,5马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皆为雄马,均是西域的贡品,分属宋廷的左骐骥院和左天驷监。前3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大凡画贡马的题材,马的神态和步态都是如此。

作品赏析

       如《宣和画谱》卷七所云:“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意在生动的表现人、马的性情。画家在艺术上的独创首先体现在纯熟的白描技法上,他把盛行于唐代吴道子时代的“白画”发展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画种--白描,该幅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虽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量感。
画家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佐了线描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为完善,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自此之后,几乎所有的白描人马画无不源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五匹马体格健壮,虽毛色不一,姿态各异,但显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五个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李公麟虽由吴道子入门,但其线描功夫,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人感叹古代的汉人及异族有那么美妙的服饰,以致单是描绘衣服的褶纹就有“十八描”之称。而李公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飘逸而行止如意,虽只是白描勾画,却非常具有质感。你看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烘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人物的面部刻画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衣褶自然是线描最优美之处,观者打开画卷,无不立即就被这些流畅圆润而又凝练劲挺的线条所吸引,不能不为其造型之精美而折服。后人推其为宋画中之第一。

画家简介

       李公麟(1049——1106)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宋神宗熙宁年间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以访名园荫林为乐。其天赋极高,又博学勤业,书法飘逸具晋人风韵,擅画人物、山水,尤精画鞍马。马是古代人类最亲近、最依赖的一种动物,无论平时的载物、交通,还是战争中的两军拼杀,都依赖鞍马。所以在古代的壁画中就有鞍马奔驰的形象。唐以后,就开始有独立的鞍马画,渐渐自成一体系,著名的画家有张萱韩干等。李公麟显然受其影响,年轻时初学画,便从画马入手。他极其重视观察和写生。传说他每次去朝廷的马厩观看国马,总是流连忘返至于忘我的境地,所谓“终日不去,几与俱化”。有高僧指点他不可长此,“恐堕入马趣”,他顿悟其旨,就改学道释人物画,居然又深得吴道子的笔法。
 


数据

贡献者

相关新闻

最新

随机推送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