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金石逸神展新韵 诗书画印显风采
2013-08-24
编辑 : 秩名
作者 : 扬子晚报
浏览次数 : 
2013年9月1日,浦东美术家协会展示中心将迎来扬州八怪纪念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方明先生的金石逸神诗书画印作品。 18世纪的扬州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片经济繁华,崇...

 

2013年9月1日,浦东美术家协会展示中心将迎来扬州八怪纪念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方明先生的“金石逸神——诗书画印作品”。
18世纪的扬州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片经济繁华,崇尚艺术的土地上,诞生了以金农、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家群,它开创了一个融书法、文学、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画派。八怪的创作深深影响着后世文人画的发展。深受八怪艺术影响的吴昌硕集篆刻、书画之大成,成为后来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放眼当代,能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成就突出者太少了,因为造就一个这样的艺术人才需要个人天赋,人生机缘,后天努力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交织,实在难得。而在扬城竟有这样一位“大隐于世”的稀世高人,他就是扬州八怪纪念馆馆长
刘方明虽然生长在扬州,但他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几乎使上海成了自己心灵栖守的第二故乡,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神异的力量在引示着刘方明与上海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一旦当你明白刘方明的恩师张寒月先生,就是海上画派巨擘、西泠首任社长吴昌硕的门人,吴昌硕又是深受扬州八怪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宗师,你就不会奇怪上海为什么总会给扬州的刘方明带来机遇和好运,而刘方明又为什么会对上海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了,许是扬州与上海的先辈有灵,期冀着后继者不断前行并弘扬先辈的光辉传统,而刘方明又是这些后继者中特具异秉的优秀一员,他从最初就深受着扬州八怪与师祖吴昌硕的影响,立志于诗书画印一展才华,大有作为。
“一醉丹青四十秋,多情黑发渐白头。人生喜有诗痕印,金石激吾梦未休。”四十年的难辛探索,不停地创新超越,让刘方明从一个爱好篆刻的扬城少年成长为饮誉国内,名扬海外的融篆刻、书画、诗词为一体的全能型艺术家。他常年研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书画艺术的精髓和风韵。从他这首诗中,不难看出他对金石艺术的钟爱之深和不懈追求。的确,他于篆刻用功最勤,方寸之间,远追秦汉,近师当代,取得的成就也最高。他首创的“山筋石脉”法,将山石中的肌理妙合于秦规汉矩,明清流派中,观之浑朴、苍古并富有新意。沙孟海先生赞其作品“此乃新格调也”,林散之先生赠题:“……实为难得可佩”。
今秋,刘方明先生携带自己集四十余年功力与心血而创作的七十余件精品,来到上海,作一次总结和汇报。每幅作品都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综合了展示刘方明篆刻、书法、绘画、诗文四艺相融、相得益彰的创作特色与丰硕成果,而绘画作品本身则更是凝聚了刘方明诗书画印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与修为,以其高古雅逸、清俊高朗的风格面貌独出于时风之外,亦古亦新、亦新亦古,于文人画风的清幽古逸之外更有一种别样的富贵气息。 “金石逸神”这个主题直追本源的揭示了刘方明先生的艺术启源与发展之路,也充分彰显了刘方明先生由金石而书而画而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的创作状态与创造精神,刘方明先生的绘画艺术已不仅仅是绘画,他的绘画是从印、书、诗生发综汇而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创作路径和探究深度。此次展览是刘方明先生继“山筋石脉”治印法、“辫子系列”绘画之后的又一次创造,刘方明先生以他长期心仪膜拜的“摩崖碑碣”入画,每画必于山石丘壑间巧置摩崖石刻书法,自谓“摩崖入画”,而世人称他为“刘摩崖”。这一新的创造,不仅化腐朽为神奇地把一种民间特技工艺点石成金,而且还大大地增益了画面的古穆厚重之气与深蕴的文化内涵。这一创造无疑会给刘方明先生的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带向新的境界,而且还将为中国画创作开辟一个新的独特的创作之路、形成一种独具个性的创作取向与风格特点。此次上海展览,既是对刘方明先生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同时也是又一次为他的再度提升与飞跃加码充电。展览结束后,刘方明先生将携带着金秋硕果,满怀豪情地北上,2013年9月6日他将进入北京中央美院做访问学者,此次展览与此番进京,刘方明将以他多年的创作实践与长期思考,从思想与创作实现一次南北文化的对撞融合,为他整合南北优秀文化元素冲顶艺术之巅蓄势发力,其必势不可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金石逸神展新韵 诗书画印显风采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