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视障孩子指尖阅读雕塑展
2013-10-14
编辑 : 雅会
作者 : 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 
20年前,中国美院教授李秀琴做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展,这个名为《触觉凹凸》的雕塑展,第一次以艺术的方式将盲人带进视觉艺术的殿堂,这些指尖读者用手指读懂作品。 20年过去...

 

 

20年前,中国美院教授李秀琴做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展,这个名为《触觉·凹凸》的雕塑展,第一次以艺术的方式将盲人带进视觉艺术的殿堂,这些“指尖读者”用手指读懂作品。

20年过去了,12日,李秀琴教授又在杭州图书馆举办了一次以相同名字命名的展览,寻找20年的生命记忆。

20年前,1993年4月10日,中国美院图书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用双手触摸墙上的盲文,抚抱雕塑,用手指读懂现中国美院教授李秀琴的雕塑作品。

20年过去了,12日,这批“指尖读者”来到了杭州市图书馆,李秀琴在此举办了与20年前同名的雕塑展,当初的孩子已长大成人,见到他们的李秀琴一阵惊喜。

20年后再次摸到李秀琴作品的刘晨(化名)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神奇的感受,20年前还是孩子,不太懂雕塑,现在有了不同的感触。”同时,令刘晨感到不解的是,“这是李老师第二次做这样的展览,她究竟是为了什么?我问过她,她只是笑笑。”

在自序中李秀琴道出了此次创作的起点:1982年7月,李秀琴到黑龙江鹤岗市参加雕塑创作,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患了严重的风湿热,影响到了眼睛,一度几乎失明。

李秀琴告诉记者,当初的她感受到了绝望,“我以为再也不能创作雕塑了,我的艺术生命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万幸的是,最终眼睛还是康复了。大概是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带给了李秀琴独特的感受,“没想到十年后,这成为我创作的起点。”

1992年底1993年初,在浙江盲人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李秀琴创作了十五件作品,以盲文的“触点”作为造型元素,进行解构、放大、重新构成,“触觉·凹凸”由此诞生。

20年后的同名雕塑展,在主题和意义上再一次得到了升华。杭州图书馆馆长楮树青评价说,“把雕塑艺术聚焦于处于社会边缘的盲人是有艺术风险的,但良心使李秀琴用这种方式来解释这个特殊人群的精神世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军用手“参观”完此次展览后,笑着称这是难得一“见”的展览,“我融进了这些作品,用盲文的凸凹,压力和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艺术的特殊魅力,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是难得一‘见’的。”

再过3天就是第30个国际盲人日,据了解,浙江省有311.8万残疾人,其中有视力残疾的42.3万人。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晓非告诉记者,“盲人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盲人朋友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李秀琴这次专门为盲人进行创作的展览充满了爱心和震撼力,让视障人群可以感知雕塑艺术之美,也为普通参观者提供了新的艺术体验。”陈晓非如是说。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雕塑展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