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图片>作品欣赏>
 
全部
 
汉印鉴赏
支持        键翻阅图片
列表
查看原图
全屏观看
返回
分享到
评论
汉印鉴赏
2013-12-26
编辑 : 雅莹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关于汉印

 1.汉至魏、晋时期印章的统称。篆体有别于秦篆,大都方平正直,布局谨严,有独特风格。与秦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2.汉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初学治印的人,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

汉印是印史上的一座高峰。人们比之唐诗宋词。汉代的印章风格呈现多种风貌。宫印、私印、肖形印都很有特色。印文书体方面,秦小篆、摹印篆、鸟虫篆、缪篆,百花齐放;印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方形、圆形、矩形、三圆连珠、四圆连珠、双套印、三套印,应有尽有。

中国古代玺印经过滥觞期(新石器时期)、起始期(夏商周时期)、勃发期(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至魏晋时期进入了成熟期。汉代是中国篆刻史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汉印以其数量、种类的繁多和艺术水平的登峰造极,在印章史上占有头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印章的典范和学习篆刻艺术的楷模。

汉印凝重端庄,形制严谨朴茂,可分官印、私印两大类。官印以白文居多,有铸有凿,文官多用铸印,军中多急就章的凿印,其中尤以凿制的“将军”、“司马”两种官印艺术成就最高。汉代私印中的姓名印则以端庄平正、严谨浑厚为胜。

汉初的玺印在形制上,袭用秦制。据《晋书舆服志》载:“乘舆六玺,秦制也。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汉遵秦不改。”但在现在旧谱中,能见到的汉代官印———汉将军印、侯印、丞印,不论6字4字,多没有界格。据说,这是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后才逐步改变的。王莽篡汉19年当中,留下的此类文物,也精美可观!

汉印铸印的字体,不论朱文(阳文)白文(阴文),都非常工整,平直方正,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凝庄重,方中寓圆,整齐美妙。如四字白文正方印,中间自然显出朱文十字线;若四字长短不一,笔画繁简悬殊,正中会现出一条直线。汉印的朱文印周围的线条与内文的线条都是一样粗细,笔画间隔很均匀。同一方印中有4个字的,也有3个字是白文、一个字是朱文的,或两个字是朱文、两个字是白文的。这叫做朱白相间,必定是朱文的笔画多,白文的笔画少,才如此排列。这种“分朱十二布白”的技巧,是汉印特有的风格之一。汉印凿印,就是在铜面上直接雕凿。这种制法,笔画有粗有细,间隔有疏有密,字形也有倾斜的,自有独特韵味。

秦末汉初兴起了隶书,其碑版文字解散篆形,一改大、小两篆以圆转笔画为主的笔势,而以直挺笔画为主并加以波捺的美化笔势,其书法则有庙堂之气,或雄浑,或秀丽,或遒劲,或飘逸。隶书的兴起,也给汉印带来书体上较大的变化。印文采用的是汉代特有的“缪篆”,它根据秦小篆简化或变化而成,是一种接近于隶书的篆书,字体平正,笔画平直,后世刻印用字往往也借鉴这一字体,所以也称作“摹印篆”。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样式沿袭汉代旧制,人们也习惯地称为“汉印”,只是印文笔势不及汉制,在艺术上略逊一筹。这一历史时期,篆书已少被应用,篆法衰微,书风与秦汉大不相同。魏晋官印承袭汉制,南北朝官印印面逐渐扩大,印文篆体多随形意造,篆法不合六书,具有魏碑的方劲特色。私印则与汉印浑厚的风格较为接近。

至清末民初,流传和出土的汉印,约2万多枚。中国用玉制印,始自东周而盛于汉代。目前,国家或民间收藏的战国、秦汉时期玉印约有500余方,其中汉代的居多。玉印艺术的兴衰与玺印发展相关联。魏晋时代,由于印章艺术的风格开始转变,玉印制作的全盛时期也因此宣告结束。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猜你喜欢
看了又看
上一图集
下一图集
重新浏览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