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17:01
雅会
未知
唐朝轶 中国画个人展览
 
浏览数
评论数
0
 
人物 Character

 

    唐朝轶,四川金堂人。字子常,号冉溪、图龙雕虫山馆主人,斋署镜秋书屋、蠬庐。现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博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助教、凤凰岭书院曾来德工作室助理导师。
    曾先后研修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曾来德工作室、沈鹏书法课题班。曾在《中国书法》杂志社和《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任编辑,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分卷《赵文敏》《李叔同马一浮》《赵之谦》《唐寅王阳明陈继儒邢侗》《明代名家》等,主编《这片画坛》《中国典藏》《神州国光-金石书画》等多种刊物。


2000年   自蜀入京到《中国书法》杂志社任助理编辑。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参与中国书协主办“千年书法系列大展活动”。

2001年   在《中国书法》杂志社任助理编辑,期间整理刘正成先生与多位大家对话与访谈录音在《中国书法》发表。

2002年   在《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任编辑,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全集——赵孟頫卷》(荣宝斋出版社)。

2003年   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全集——李叔同马一浮卷》《刘正成点评历届获奖书家作品选》(漓江出版社)。负责“中国书法在线”网站工作,发表访谈文章《孙伯翔纵论中国书法》《张铁林笑谈书法与艺术人生》《任继愈说书法不是个技术问题》等( “中国书法在线—名人在线”)。作品参加“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等。

2004年   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张铁林写生笔记》(荣宝斋出版社)。作品参加“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成都首届国际楹联书法展”等。发表文章《王铁成谈书法》等。

2005年   任《艺术跟踪》杂志副主编。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唐寅王阳明莫是龙邢侗陈继儒卷》。发表文章《我固然爱我的故乡,但我深知她的短处——流沙河访谈》(《艺术跟踪》),《傅申:学术的顺境与生活的逆境》(《边缘艺术》),《文怀沙谈艺——离休家居、述而不作》(《中国典藏》)。作品参加“北京高校楹联书法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等。

2006年   任《这片画坛》杂志、《中国典藏》杂志主编。编辑《中国书法全集—明代名家卷》。发表文章《苏立文即席访谈》(《边缘艺术》),《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郭子绪访谈》(《中国画谭》杂志)。作品参加“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毕业展”(首都博物馆)等。

2007年   与许宏泉先生共同主编出版《神州国光——金石书画》(四川美术出版社),《石虎书画艺术》(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主编出版《中国典藏》(双月刊)杂志6期。发表文章《中国书画何日叩开西方之门》《中国的道路如此艰难》《新帖学,你将走向何方?——与许宏泉、一痴对话》《当代书法缺少什么》《闲谈和谐艺术》《走近经典的文化书法——与王岳川先生对话》《虞逸夫谈往》《当代书法思潮臆说》(《中国典藏》杂志),《近代文人墨迹热正悄然兴起》(《美术报》),《走近经典的文化书法——与王岳川先生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故里寻旧梦、莲池话丹青——石虎谈艺》(中国青年出版社)。作品参加''微云起泰山——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工作室师生书画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书画展览”,“南北书风精英展”等。

2008年  主编《中国典藏》杂志4期,出版《神州国光——金石书画》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表文章《张铁林书法情结》《扑朔迷离的艺术市场》(《中国典藏》杂志),《马一浮致谢无量诗札手卷考释》(《中国书法》杂志),《中国画道路如此艰难》(《美术报》),《书法“皇阿玛”》(《书法报》),《金融危机让当代艺术品泡沫体面破灭》(《书画艺术》杂志),《叩寂寞而求音——沃兴华先生新著从创作到临摹》(《书画艺术》杂志),《石虎与唐朝轶谈当代艺术市场及其他》(《中国书画商情》杂志)。《书法报》发表”唐朝轶书法专题”(马啸撰文《遗貌取神——唐朝轶的捷径》)“中国书法网”发表“唐朝轶书法专题展览”(王子庸撰文《第三条道路——唐朝轶书法的启示》),“书艺公社”发表“唐朝轶书法展览”(丁剑撰文《气息的坚守——唐朝轶印象》)。作品参加“北大110年校庆暨蔡元培先生140周年诞辰国际书法展”,“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等。

2009年  应邀赴巴黎参加“第三届中欧论坛——巴黎中欧组长碰头会”,为期半月,参观卢浮宫、奥塞、毕卡索等各大博物馆,并专程往巴黎郊区拜访熊秉明先生夫人陆丙安女士,与陆老师一道赴熊老墓地拜祭。主编出版《中国典藏》杂志,发表文章《从书法到绘画》《金融危机让当代艺术品泡沫体面破灭》(《中国典藏》杂志),《重回失落许久的艺术净土——金融危机让当代艺术品泡沫体面破灭》(《中国书画》杂志),《大雅久不作、其衰竟谁陈——略识曾来德先生小楷书法》(人民美术出版社)。《书画艺术》杂志刊载“唐朝轶书法专题”(发表《唐朝轶书法集评》及谢权熠撰文《参得古意妙、任笔亦逍遥——唐朝轶其书其人》)。《中国书画博览》杂志刊载“唐朝轶绘画专题”,“书艺公社网”发布“唐朝轶花鸟画专题展”。作品参加“中国三联书社第一回书法展”(中山公园),“第二届泰山书法论坛——当代名家书法邀请展”, “漫斋新墨”三联书社第二回展等。

2010年   应邀赴昆明参加中国国家画院抗旱义拍义卖公益活动,随文化部艺术小分队在江西井冈山开展慰问活动,为老区人民现场书写春联。发表文章《与中欧艺术家谈国际艺术市场》(《书画艺术》杂志),《荼,不灭的精神——缅怀吴冠中先生》(湖南美术出版社)《逯国平其人及印略识》(《逯国平篆刻集》)。作品参加“艺海八仙----南北笔墨书画展”(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翰墨华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书法学术邀请展”(浙江省美术馆),“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展会暨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堂十人书法展”,“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暨中国三联书社第三回作品展”(益阳),“中国三联书社第四回展”(昆明),“九成宫全国名家学术邀请展”(陕西省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国画网、中国画坛网、书画国际、书坛网、芥子园书画网相继推出“不与时同、大有古风——唐朝轶山水画展”,书艺公社网3月强档人物推出《唐朝轶京华十载从艺专题》。

2011年   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兼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凤凰岭书院曾来德工作室助教。参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东方既白——庆祝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和庆典大会。发表文章《书法作品的价值和价格核定》(《中国书画》杂志),《从张怀瓘书估看古代书法作品的定价方式》(《中国书法》杂志),《书画作品的生产方式及其他》(《财富与金融》杂志),《当代书画市场面临的问题与管理对策》(《中国商界》)。作品参加"东方既白——庆祝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辛卯书汇—— 中日书法家作品交流展”“藏经一全国名家写经书法展”“九十抒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法作品展”“国书会首届书法作品展”“北京交通大学115周年校庆名家书法邀请展”"逸情云上——唐朝轶、方辉、赵雷、杨良波山水画展”“未名有约——中国三联书社迎春书法作品展”等。

2012年   参与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联意国画创作采风写生活动”“走进延安采风写生活动”“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等一系列活动。
编辑《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集》《南北对话——中国当代画家创作成就展作品集》,出版《艺观——唐朝轶书画卷》,发表《老绪访谈:宗绪升对话唐朝轶》(《青少年书法报》)。作品参加“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凤凰来仪——凤凰书院曾来德导师工作室师生书法作品展”,“水韵系列——唐朝轶个人作品展”,“清秋雅韵——王平、方辉、杜浩、唐朝轶、王振羽五人书画小品展”,“国书会第二届书法作品展”,“轶熠生辉——唐朝轶、方辉上海书画展”等。

2013年   编辑《美丽中国——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集》《看今朝——中国当代人物画优秀作品集》《王憨山花鸟画集》《刘知白中国画集》。发表文章《笔墨之道——有关中国书法与绘画笔墨转换的思考》(《中华书画家》杂志),《中华书画家》《中国书画》《今日中国论坛》杂志、《《书法报》《神州诗书画报》《北京电视广播报》分别刊载“唐朝轶书画专题”。作品参加“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诗意兰州——国书会第三届书法展”

唐朝轶书画辑评:

    朝轶出笔便脱俗格,尽得逸趣,此读书养气更兼先天气韵使然。作画贵有古意,康南海云:古意者有三,一曰真,二曰简,三曰朴。三者皆具自得古趣。朝轶笔墨由古人入,当是正途,书法立足,由此入画,笔笔写来,完成由书法到画法之转换,石涛上人有言: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朝轶力避俗径,从笔线中讨生活,领悟宾老诸前贤关乎笔线力学之教诲,自可入大明境界矣。

    朝轶书画皆见古意之旨,画拙朴自然,无斧凿痕,虽尚显生,然格趣不俗,生后熟再返生,必登高境。朝轶书法天趣横生,笔老质朴,直抵古人心,它年必入辣拙老境,余深信不疑矣。——程大利 (著名画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朝轶工书善画,取法明贤,能于心象之外,克臻法度,少年老成,愈见笃行之力,今日画坛能据德依仁,以道行者,朝轶乃余称为翘楚。 ——吴悦石(著名画家)

    中国画,尤其花鸟画是画学问,画修养,画人品,一生都要为此付出努力的事儿,况且还须天赋出众才行,朝轶具备以上诸素质,有学养、有诚心、有人品、路子正,故朝轶可画。写意花卉直从书法出。朝轶能书,此为最重要之一点。传统传统,讲究传承,而朝轶画承宾虹老人出,路也走得对。如今真心用心铁心探求艺术真谛者已不可多见,如古人笔笔考究者更是稀见,而朝轶能不畏危途,虔诚治学,堪令人佩!——吴冠南(著名花鸟画家)

    朝轶兄弟书陆放翁诗长卷,佳诗好字,相得益彰,展卷细读,如沐春风;朝轶好古,读书练字,京城十载,已有成就,勇猛精进,可期大成!  ——范扬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朝轶的花鸟相比山水更具个人特色,从传统中来,以书入画,下笔沉着痛快,不落俗套,将书法的用笔很好地运用到绘画当中,有金石气,朴厚古雅,给人一种清新的面貌。——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朝轶的山水画新作,立足中国艺术精神传承,追求内美,在艺术语言选择上,他把书法与人文上的修养很好地用到他的山水画创作中,作品注重用笔的书写性与积墨法的运用,气象清厚和润,饶有书卷气息。——王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朝轶习画,可作“以书入画”一解,以其多年书法的学养而作画,可谓取法乎上。其画远取白阳,下及虹庐、近师药窗,以书法用笔入画,力拔今人肆意涂抹习气,更从金石家绘画中体味用笔用墨的内美。故其先写花卉折枝、清供,再及山水,不为院派造型手段所惑,追寻笔墨正宗,一本文心雅意,有一种极其自信的书卷气息。 ——   许宏泉(著名书画理论家、画家)

    朝轶为人为艺,皆葆有一种真率诚挚之心,故其书情画意皆存真实,为众人赏。朝轶书画兼擅,近年书法之内容多取佛教典籍《心经》、《阿弥陀经》等等,意以帖学一脉发之,方整中蕴藉温醇雅意,非长期浸淫书海者不能为,不可识其真矣。其山水、花卉笔法墨趣,亦以书写的状态一以贯之,清厚古雅,属文人画一格。——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画家)

    朝轶近日画作气格雅正,风姿华美,色墨交融,自有海派气象,山水近元人格,积墨处多有可观,是为士夫画也!其以书入画,自有寻常画家所不备的笔墨天趣,若假以时日,当更有大家风度。 ——方辉(青年画家)

    朝轶于画,用心用意可谓深矣。其意,与其书法同出于一辙,重内敛之美,即不喜时髦画风,也不甚留意历代画迹之奇巧浮华与匠作,而重“含道映物 ”与“澄怀味道”。当然,能“含道映物”者是圣人,圣人历来稀缺,降之是“澄怀味道”,能此的人是贤者,贤者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心向往之”者。  ——王振羽(青年画家)

    朝轶兄热爱传统文化,一直以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旨归,求古风、古意也是朝轶兄在艺术上的一贯主张,这非常难得!我与他交往,感觉到他为人安然有静气,其书画也是书卷清气荡漾于尺幅间。朝轶兄的花鸟师法晚清金石画派,朴茂遒丽,自非一般画手可比。而在山水画似乎更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情,他从书法线条入、从山川精神入,一下子进入了中国山水画最本质、最核心的领地。 ——耀文星(青年画家、理论家)

    朝轶的画不是追求外在绚丽华美的表现,而是一种灵魂静心的告白,用一颗真诚炙热的赤子之心去面对艺术,他不是很在意结果的完美,更注重过程的充实与畅快,所以,正因为他的这种对待人生和艺术的态度,使他的画更有一种充实自然的内美,也让他在书法中积累的笔墨经验于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他的画在时下画坛片面追求形式效果的画家中显得格外突出。  ——李博(青年画家)

    朝轶书法在谢无量与马一浮先生之间,得六朝人之风骨,如此年纪,能有此境界,殊为不易。 ——虞逸夫(国学家、诗人)

    朝轶首先是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由学养朝着学者型提升的书法家,朝轶对待艺术的态度很虔诚,很单纯,很投入,而且比较彻底。他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相同的印证,他的书法经历过狂野、张扬个性的阶段,现在又进入到一种内敛醇厚,往内心世界深入的阶段。很早以前,我就感受到朝轶身上优秀艺术家的品质,我坚信朝轶在书法上会获得惊人的成就,我更期待他大器晚成,经历应该经历的丰富的人生过程。——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执行院长)

    唐朝轶能以不长的人生经历和学书时间便从某个局部较好地理解并把握了文化与艺术的精义,或许全凭着他的那份“遗貌取神”的本领,正像他读书、为文、做事,不尚“规矩”却能举重若轻。一如其个性,朝轶书艺尚虚、尚淡、尚古雅。他的书作一眼望去,疏疏朗朗,清奇散淡,一派天趣,无论完善与否,均无时下流行书风的那种做作或刻板。 ——马啸(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无论是为文、为人、为书、为画、为事,对于朝轶,我们大抵是用不上期许和可能会这样的假设与客套,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朝轶一定是成的!才情大抵是对如朝轶这样的青年才俊最高的评价,但朝轶还是超越了这样的评价,才情只是他天生的一种必然,不用在才情上费力的朝轶就将全部的力量放在用功上,这就更让他在同辈中犹如玉树临风的感觉了,不居才而知用功,不傲物而又谦谦君子,如此的朝轶,当可以名士而期!不期而期!是为朝轶!——痴 (著名书法家批评家、书法网CEO)

    朝轶很可爱,他的书画创作,非常自然地表现出了他的那种固执、天真与倔强,他的用笔,在笔画的转折上,不论是碑还是帖,都体现出了一种内心的执拗与坚守,当然,这是一种对雅逸畅怀的坚守。朝轶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是一个能沉得下来、能进行精神驻留的人,他的笔墨中,既是与古人的某种精神对接,也是他作为一个当代文化人的某种精神焦虑,它所传递给你的,是一种精神的共振。比如,他学何绍基,其实不是要学何绍基之形,而是遗貌取神,表面是在学何绍基,其实是在用何绍基来表现自己的精神意绪,来增加他书法线条的某种丰富质感而已!朝轶所学的远不止何绍基,比如晚清民国的沈曾植、马一浮甚至徐生翁等,其实他在本质上、骨子里还是谢无量、刘孟伉、张大千等巴蜀文人的那种精神遗绪。 ——朱中原(《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书法理论家)

    朝轶对马一浮书法的热爱令我欣喜,也更钦佩他的勇气,展读朝轶的书法,你可以想到一些字眼:比如安详、清俊、简雅,那是一种缓缓而来的感受,宛如涓涓细流,虽无骇浪惊涛的刺激,却沁人心脾,长久不竭,我觉得这样的感受也很重要而且很珍贵,即对于一个艺术的欣赏者,你的呈现使他获得了什么这很重要,从朝轶的作品中我感受到那种对文化的依皈,那种对今天把艺术作为技术的反省和修正,我觉得朝轶在做着一件可以用“伟大”来表述的事业,他用艺术和心灵亲近昔贤,当今天的学书者纷纷以技术为能事,而且以炫技为乐趣和本事,忘却了艺术的本来,忘却了“书以载道”,忘却了“书为心画”,那朝轶做的可以说是在“为往圣继绝学”的事业,那是一种对先贤气息的接近和坚守,是一种真正的传承。  ——丁剑(《十公子》杂志主编、书法批评家)

    朝轶作品中的那些小品,手札、题跋之类,更显精彩。应该说朝轶的大字主要是一种充实之美,注重气势和笔力。小字作品则更多一份遒媚劲健,意趣盎然。古人的小品往往一味重于飘逸,在审美上偏于秀美。清代帖学好追董其昌,一意妩媚,却于董书由颜真卿书法中得其体格少有察觉,故而越学越弱,陷入一种病态的审美。朝轶的作品虽也是雅逸隽秀一路,但他参合了篆、隶的笔意,在体格上尤以大气而显的通脱,使其又有一番新的气象,融质朴于流丽,含刚健于婀娜。直观的看,更显得古拙。细细品读,古意中有新意,一股书卷气弥漫其间。犹如一碗山间采摘的清茶,入口只觉清香,怡人甘甜自在其中,耐人回味。小品书法入此境界者,惟见清人金农、赵之谦而已,二贤而下,朝轶直接其意,气定神畅,足与古人争一高下。  ——谢权熠(《艺境》杂志主编、书法理论家)

 

 

 

 

查看完整内容
展览介绍
所有信息
学术评论
高清作品
精彩视频
图片图集
学术研讨
 
 
 
 
 
 
版权声明:本次展览经作者本人同意,所有在线作品不得非法传播。
学术评论 Academic comment
高清网展  共58篇
作者风采  共5篇
学术研讨 Academic research
发表文章
网友互动 Online comment
进入主题论坛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