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6 13:35
雅会
未知
卢禹舜 天地大美高清网络在线展览
 
浏览数
评论数
0
 
人物 Character

    卢禹舜(LuYuShun)满族 ,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198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 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青年美术书法家协会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 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黑龙江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列宾美院荣 誉教授;日本浅井学园大学客座教授;《艺术交流》、《振龙美术》主编,黑龙江省书联副主席、全国优秀教师,首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德艺 双馨文艺家”、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著作

    《北疆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一夜乡心》、《白梅山水》曾获北京国际水墨画屏’88优秀奖,当代水墨新人奖佳作奖。曾多次参加全国重大事展, 部分作品获奖和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中南海、香港市政局等《美术》、《中国画研究》、《中国书画》、《迎春花》、《江苏 画刊》、《美术家》(香港)、《收藏天地》(香港)、《文艺报》及国内20余家报刊专文评介。曾出版《卢禹舜山水画集》、《卢禹舜画集》、《玉金岭 卢禹舜山水画集》、《卢禹舜山水画集》。传略和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多部辞典。
个人画展

1987年,《陈向迅、赵卫、陈平、卢禹舜四人山水画联展》;
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当代中国画展赴巴黎展》、《卢禹舜山水画展》(加拿大多伦多市);
1989年,《李可染、陆俨少、张仁芝、龙瑞、庄小雷、陈向迅、赵卫、陈平、卢禹舜山水画联展》、《首届中国新文人画展》;
1991年,《野山情—卢禹舜山水画精品展》(香港)。
1992年,《深圳国际水墨画展》、《中国百年收藏展》、《当代中国画展》(日本);
1993年,《卢禹舜画展》(韩国);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5年,《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赴日本、韩国巡回展》;
1996年,《中国著名画家邀请展》、《台湾第一届国际彩墨画展》;
1997年,《中国一流画家四人展》(日本)、《卢禹舜画展》;
1998年,《上海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个人观点

    卢禹舜认为就是要打造精品,培养名人。卢禹舜说,国家画院在创作、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在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学术发展上应该起到表率作 用,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上应该体现国家水准,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国家画院的前身是中国画研究院,是对中国画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的 核心机构,同时,老一代的中国画大师们给中国画研究院留下了许多优良传统。卢禹舜说,像李可染、黄胄、叶浅予等老一辈人的优秀传统,当代的中青年画家应该 很好地继承。他说,老一代国画大师们确实称得上德艺双馨,他们为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画院的精神理念集中了前辈大师们的聪明智 慧。画院曾经多次举办老艺术家们的画展和研讨会等活动,就是想通过学术研讨和纪念活动,进一步发扬光大前辈大师们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大师们艺术作品的研 习、揣摩和对其生活历程的追忆、回顾来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强化影响。山东翰墨缘画廊推荐画家。
谈到艺术家应如何处理学术与市场的关系,卢禹舜认为,画家在面对市场时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艺术信念,坚定自己的学术主张,坚定自己的创作原则,坚持艺术发 展规律,把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水平放在创作经典的高度去要求。卢禹舜还希望有关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保护,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具体的方法,让真 正对民族文化继承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画家和作品得到应有的待遇。
画家谈艺

讲写生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毕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搁笔”。译过来是这样:当初,毕宏(唐代著名画家)看到张璪的画非常惊叹,感到张璪与众不同的是用秃笔作画或以手摸绢素(可理解 为手指画的起源)。毕宏问张璪,你是从哪学来的这样本领?张璪答:我是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收集创作素材,然后加以分析、研究、理解、认识并与 思想情感、精神相融合,形成艺术形象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毕宏听后从此搁笔不再画画。这段文字道出了“外师造化”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了“外师造化”是过 程不是目的,但要通过它才能达到目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以造化为师,深入研习体察观悟,掌握自然规律,丰富内心世界,把造化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 借以表达内在的情境。#p#分页标题#e#

    “师造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到自然中去,到山  静观八荒系列之一 (国画) 卢禹舜
水中去,面对自然感受体验客观存在,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通往艺术最高境界的必经之路。历代大师无不努力实践并置身自然之中临风思雨。“临春风思浩荡,望秋 云神飞扬”就是大自然的给予。东晋顾恺之就有自然中的深刻感受,他曾说自然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其上,若兴云霞蔚”。大师感受自然的例子举 不胜举。但作为学生,我以为在自然中一定要解决三个问题,就是“遍历、广观、实践”。宋人李澄叟《画山水诀》中曰:“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 笔墨去处。何以知之?澄叟自幼而观之湘中山水,长游三峡夔门,或水或陆,尽得其态。久久然后自觉有力笔墨,学者不可不知也。”作为山水画家,要遍游名山大 川,广为观察赏析体验,为笔墨语言提供客观依据。知道这样的道理是因为澄叟小的时候就对湖南一带的山水做过细致的观察,并经常游历长江三峡夔门,对江河湖 水,山丘坡岸的形态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久而久之觉得自然融入了笔墨、笔墨创造了自然,这一关系画画的人不可不知。

    遍历,又可以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两方面理解,这句话早已成为画坛上脍炙人口的座右铭并在当前依然闪耀着光辉。这是因为画家特别是好画家都有着丰 富的学识修养,是学者,是学问家。古人说:“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还有“墨非豢养而不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行万里路 首先要求我们对自然要有极大的热情与关注,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早有“笔非生活不神”。那么通过向往自然、好奇自然、崇尚自然、探 索自然,从中获得自然的超逸、洒脱、博大、宏伟和宽容的境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这种感受,不通过行路是不会获得的。但我们的感受不能只 停留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层面上,要在对自然的探索过程中走出对基本构成的关注而迈向对自然之境的感悟。就像人们在自然中看到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属性 物质的时候,而庄子看到的则是具有精神属性的“气”。他在《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就是这“通 天下之气”孕育了万物,合自然之规律。这种带有极强主观想象的浪漫论述是以深厚的文化修养,渊博的学识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万卷书,才能更加提升 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胸怀。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家宗炳,虽然遍游名山大川,但他更重“闲居理气”和“澄怀观道”。唐吴道子,“游四方的同时又手持《金刚 经》自识本心。这样才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临渊履冰而心不惊,如此才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万象之盛。”如若不然,就会像董其昌所说:“不行万里路,不读 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创作欲望可能突发一时,但却是平生修养身心之所得。故我说“读书行路、陶冶情性、体观自然”乃为我辈每日之功课。

    石涛说:“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必得以笔墨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其意是天地而成于生气、画之生气是以笔墨取天地之生气,笔 墨生气与天地生气相融合才气韵生动。这又说明观察体验不经过描写表现,天地之生气、心灵之生气、笔墨之生气、画之生气将烟消云散永不复得。所以造化与心灵 相交融产生的具有客观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形象不能停留在没有附着的漂浮状态,要通过笔墨语言反映到画面之上,这实际上是“物我相融”也就是感受自然的全部过 程。对于写生还须说明,不能追求客观的真实而牺牲主观的感受,不能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失去笔墨语言的独立价值,不能对自然“心怀成见、视而不见”,更要避免 过分强调造化穷极而使心源显得过于肤浅或夸大心源而使造化过于概念萎缩。

查看完整内容
展览介绍
所有信息
学术评论
高清作品
精彩视频
图片图集
学术研讨
 
 
 
 
 
 
版权声明:本次展览经作者本人同意,所有在线作品不得非法传播。
学术评论 Academic comment
高清网展  共24篇
视频  共10篇
作者风采  共3篇
学术研讨 Academic research
发表文章
网友互动 Online comment
进入主题论坛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