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张伟平谈绘画
2012-10-20
编辑 : 秩名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张伟平:做画家要学会讲理,向往随心所欲的状态与得到这种状态是两回事。这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山水画家张伟平所著的名师讲座系列丛书之《山中有我》一书中所言,也...

 张伟平:“做画家要学会‘讲理’,向往随心所欲的状态与得到这种状态是两回事。”——这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山水画家张伟平所著的“名师讲座系列丛书”之《山中有我》一书中所言,也是这位画家本人的真实写照。身材瘦小的张伟平,是一个理性的人,也正是这样一个“讲理”的画家。
张伟平说,他把自己绘画的“明理”过程看作一种生命的进程,从年轻时学习技巧到现在对笔墨的深刻参悟,这一进程中饱含了他对自我艺术生命的热爱和画家深切的责任感。他说想要成为好画家有三个基本要素需齐备:一是文化休修养。它的作用是提高画家的认知能力,使画家能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不要以为“修心”、“养性”跟画画没关系,画家如果没文化,他就不能敏于事理,也不能从杂乱的世界里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其自身价值也是一句空话。二是绘画状态。作画要获得最好的状态,不管我们想直抒心意还是想获得绘画过程的绝对自由,都不希望在工具材料、技法上有障碍;三是绘画技法。再高尚的境界,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画山水也一样,其认识越高,要求其“载体”也要越好。画家如果轻视了这个环节,也会寸步难行。
张伟平:山水画语汇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时期是宋代,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符号性很强,也极具现代构成的意味,作为最经典的山水画表现语言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和学习,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刚才说了,对于每个画家来讲,“笔墨”是他赖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语言。“拙”与“灵”都是人的本性,绘画应该要表达出画家的独特个性和语言。我至今对我的导师童中焘先生提倡的“平、留、圆、重、变”的五字诀记忆犹新,我觉得我本人的个性就是他所概括的这几个字。因此我的画所表现的语境也是如我的本性一般,它就在我现在的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来。
创新是时代对画家的要求,但“创新”的含义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是把现成的拿来重新组构,形成表层上新的视觉效果,故此“创新”完毕。想以最少的付出,获得“大师”级成果的人眼睛里没有过程,只有诱人的果实。这种“创新”观造就的只是一些“弄潮儿”,潮起潮落,那些“弄潮儿”就销声匿迹了。
在我看来,山水画的“创新”并不是让你按照一个外部生命要求组构一个新形象,而是要反映出你自身内在精神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并超越自身价值而融入民族精神这样一个成长过程。除此之外,任何一步到位的企图都会是“拔苗助长”。每个人都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但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 ,而是张扬什么样的个性。张扬不是目的,只有把“性”修好,这样张扬出去才有意义。
我认为山水画的“创新”,不应单一的视为新技法的创造及视觉效果的不同,而应该回到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的传统山水画语汇上来,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传统语汇的学习、掌握,达到继承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 
张伟平  Z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