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爱东的女儿正在读书,爱人在家,全家的生活全指着他手里的一支笔。即使是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丰爱东每年也只有约20万元的收入。丰爱东的画作绘制精细,且创作水平要高于一般农民画家,但价格与市场上真正的艺术品的价格相差甚远。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文化发展,区文化馆以及许多朋友劝丰爱东,可以做一些产业化的尝试,一方面可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一方面还能腾出精力来多搞些创作。丰爱东一直没有应允。“我也想做点产品啥的,但是我出去了就不能画画了,又没有专人来帮我经办这些事情,咱又不是太懂。”这些年来,画画几乎是丰爱东生活的全部。他说,陡然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心里还有些打鼓。
产业化时代,农民画将向何处去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等。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改革开放和销量急剧攀升的影响,全国掀起了农民画创作的高潮。持续“发热”10余年后,随着国外买家的审美疲劳和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冲击,农民画的销量急转直下。与此同时,挣钱的渠道增了,农民画家大量流失。
“目前农民画作者以中老年为主,青年作者较少。”北辰农民画院负责人张淑荣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原先全国150多个农民画乡,如今仅剩少部分仍在坚守,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陪衬存在。
因为缺乏专业训练,创作能力相对较弱,农民画发展遭遇仿冒多、同质化、价格低、原创难等问题。对此,中国农民书画协会会长徐静表示:“现在农民画作者的品牌意识不强,农民画市场化之后出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部分投机取巧的人采取复制方法,大量仿制成名的作品,以此来寻求利益最大化。”徐静认为,目前,农民画市场缺乏创作和销售的相应法规和监督,缺乏对农民画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画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也导致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据徐静介绍,在农民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农民画个体户。他们身兼创作与销售,由于缺少相应的资源,观念也跟不上,导致衍生品单一。
如今,一些地方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已开始试水文化产业,制作了品类繁多的农民画衍生品。除抱枕、丝巾、礼品盒等实用产品外,山东日照还开发了农民画绣;陕西户县把农民画与旅游结合,打造“农民画一日旅游风情”。这些不仅带动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民画作了宣传。“大部分还是当地政府组织的,对于农民画个体户来说,如果需要开发更多的衍生品,就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徐静如是说。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