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2)
2013-03-01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我认为这幅画是完整的。其一,长二丈有奇是指整个卷轴。前面已失的徽宗题字部分加卷后跋文,是符合这一尺寸的。其二,卷后跋文中,多有对画面内容...
我认为这幅画是完整的。其一,“长二丈有奇”是指整个卷轴。前面已失的徽宗题字部分加卷后跋文,是符合这一尺寸的。其二,卷后跋文中,多有对画面内容的描述,但没有一处提到金明池等宫中景色。其三就是从画面结构上进行的分析。如果我们把画作分成三等分,就会发现它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中线,都有一个中心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从郊外到汴河边,中心部位是一匹驴受惊,赶驴人在后面追逐,而前面一个脱离大人监护的孩子正傻头傻脑地站在路中间,一场交通事故即将发生,惹得周围馆子里吃茶的人回过头来观看。可惜的是这一部分画面已经残破,这个内容是根据尚余画面推断的。
第二部分是虹桥,而焦点在虹桥下面的河里。这也是整幅画的中心部分。一条逆水而上的漕船要驶进中间河道过桥,结果用力不当,船在河面打横,而这时上游一条船顺流而下,两船即将发生碰撞。于是桥上桥下惊呼一片。
第三部分是城门内外。一个行人的包袱被骑骡子的人撞得散落在地上,行人抬头指责,而骑在骡子上的人只是冷漠地瞟上一眼,丝毫没有下来道歉的意思。后面赶骆驼的人又催着这个倒霉的行人让路。围观者窃窃私语,甚至带有嘲笑的神情。
三部分完成后,画面进入了六品以上官员才有的“乌头门”住宅区,想来一是深宅大院,人员不多,二来也容易涉及官员隐私,所以用树枝自上而下地画满,形成分界。画作展示出明显的节奏,有始有终又意犹未尽。我认为这幅画是完整的。特别是画卷后面元代杨准的跋文,介绍画面的内容及附后的前代跋文、小诗和我们现在所见是一致的。况且杨准跋文中还一再强调这幅画并没有损毁缺失。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