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不只是「风格」”青年艺术家群展明日开展
2013-06-15
编辑 : 雅蕾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策 展 人:王麟 展览时间:2013-06-16~2013-07-10 开幕酒会:2013-06-16 16:00 展览地点:V/A SPACE 主办单位:V/A SPACE 视在空间 参展人员:李宝、李晓奇、李易纹、肖答牛...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策 展 人:王麟
       展览时间:2013-06-16~2013-07-10
       开幕酒会:2013-06-16 16:00
       展览地点:V/A SPACE
       主办单位:V/A SPACE 视在空间
   参展人员:李宝、李晓奇、李易纹、肖答牛、王荣植、张文荣 


展览介绍
       2013年6月16日,由V/A SPACE与视在空间共同主办的“不只是「风格」”青年艺术家群展将在北京798 V/A SPACE盛大开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王麟策划,将呈现6位艺术家独具风格的创作,关注和探讨青年艺术家个人化创作风格的形成及演变。
  
通常我们喜欢一件艺术作品无非是基于两方面:一、认同它的价值;二、喜欢它的风格。从视觉出发,与欣赏者的审美趣味相对应的,即艺术家创作的风格。

在中西方美术史中,我们多以流派的形式归纳艺术家创作的风格。中国当代绘画艺术自1970年代末以来,从伤痕绘画到新潮美术再到政治波普,语言形式基本以模仿、挪用西方为主,风格的变化主要呈现为表达观念的革新。1990年代,70后的青春残酷、80后的卡通一代将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总结的提法在现在多元的艺术生态中看来未免显得有些生硬、片面与操之过急了。线性的艺术风格发展轨迹已经终结,因此,关注艺术家个人化的创作风格及风格的演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一般是在系列创作中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在重复表达的过程中,对个性进行强调和明确,超越了模仿、探索阶段,从而趋向或达到了成熟的标志。风格形成的过程是获取知识、感知、体验的过程。当然,艺术家的个人风格难免受到社会语境以及艺术潮流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家内在的审美倾向、知识结构、思维脉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艺术家的创作中,风格不应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名词,不是浮在作品表面装饰性的东西,它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它可能是偏向某种强烈的艺术语言,例如:独特的笔触、个性化的色彩、以及惯用的构图方式;也可能是偏向艺术家内在的某种观念的传达,例如:对某一主题、哲学思维、方法论的探索或迷恋;甚至有可能是艺术家对于某种材料的实验和体悟。题材、技巧、形式,拆开来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风格即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不是简单的图像符号或者语言变化,它是以一种杂糅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今日艺术家在创作上呈现出更鲜活的主题,更多变的风格和更多元的方法论。正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对先前的艺术规范发生了背离,或是对这些规范进行了革新实验,才使我们依稀辨认出一种新风格的轮廓。这些创作都独具风格,但不“风格化”。希望观者在面对艺术家的创作时,不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更多的观看、思考艺术家创作的上下文关系,以及那些作品中最出彩的、最个人化的不可言说的东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不只是「风格」”青年艺术家群展明日开展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