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品鉴>
 
全部
 
艺术的生态场
2013-09-09
编辑 : 秩名
作者 : 雅昌艺术网专栏
浏览次数 : 
艺术界同仁们所需要的艺术界在哪里?我想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思考方向,一定和建立健康的生态场有关。艺术界所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少,焦虑面越来越多。这不是艺术场本身要释放的信息...
艺术界同仁们所需要的“艺术界”在哪里?我想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思考方向,一定和建立健康的“生态场”有关。艺术界所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少,焦虑面越来越多。这不是艺术场本身要释放的信息,但是现在构成了一种超离生态之外的信息场,从而削弱了艺术生态场的建立、研究和动态分析。当如果维持艺术界现有的系统运行界面,诸如798、宋庄、黑桥等艺术区的生态前景并不容乐观。
当代艺术重构“生态场”取决于四个场:
一是“信息场”。只有建立一种系统思维,即生态思维,才能清楚当代艺术所处的结构环境,形成一个开放的接受与输出系统平衡,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垄断行业。通过“信息场”的建立,让这个艺术界保持一种充分“发酵”的状态,从而过滤那些非公平竞争存在的信息,真正优化艺术界的系统结构。
二是“本质场”。艺术界的工作必须回归本质,一方面是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指向在哪里?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如何重塑价值系统,怎么做出来,这是一个前提,否则艺术界个体创新都将被老系统和结构所稀释,而无法展示艺术对应的当下意义。再有就是能够开放的状态,而不是成为少数人价值判断的系统。
三是“教育场”。这是我对艺术生态场,第一个构想,让艺术学院首先有一个“创新的场”,从而能够真正培养艺术家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成为一个官僚场。“教育场”的深化是“生态场”建构的一个核心。没有一个基于各方共识的“教育场”,那么人们无法吸收到艺术的真正营养,那么也就无法真正有一个阐释艺术价值和意义的系统,一个能够接受到当代艺术信息的系统。
四是“展览场”。我个人的观点是,展览已经成为最束缚艺术自由发展的一种传统有毒机制,一个展览让所有的环节都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系统,而不是有机循环的场。展览成为每个人心头之痛。做展览的意义明显被削弱,但是不做展览就难道没有新的途径被发掘出来?当务之急的是,改变展览的形态,让艺术意义的发现系统从这种功利的路径中解放出来。
传统的艺术界结构则无法打开自定义的系统,艺术内部价值运行体系被商业现实和意识形态抽空的一干二净而积极转变的信号在现实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却无法穿透出来,但是很多人已经听到了艺术腐朽的臭味,因此改变现状迫在眉睫,而“生态场”的建立首当其冲。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艺术的生态场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