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川云物有红色的吗?君不见,当红日每天从东方喷薄欲出,朝霞满天、山川万物一片晖红;当日薄西山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山川万物又是一片晖红。这一朝一夕一日中的两次暉红不是人们常见的现象吗?但古今画家却很少有人敢去运用表现。郭明信没有依照传统青绿山水的程式和技法去表现,也没有趋从时流,而是把审美视野聚焦到了难度极大的中国红。他一边默默地吸取传统的精华,一边默默地滋养性灵。他师自然造化,从这种常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对这种特殊的自然景观蒙生出了无比崇敬之心。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他,对红色有着特别崇尚衷爱之情。同时,红色历来就是中国人的吉祥色,也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作为喜庆的标志,预示生活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因此,大红色也有中国色之誉。
从郭明信的近作中,我们能看到他以表现人间大美作为自己的艺术取向。作品中阳刚之气充盈,生活气息热烈。充满着活跃、萌动的生命,洋溢着热情、奔放的豪情。他笔下的山川融合了地理、人文、历史、生活的多层含义。他把红色文化崇尚心理和中国传统的红色文化审美心理结合起来,开创了个性化的绘画色彩语言,打造了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的中国红艺术。
解读郭明信的红色山川系列作品后,可以说他的作品有三大艺术特点。一是以中国红为核心的艺术精神。郭明信以山川为自己代言,把现代用色技法注入工笔重彩山水,使之成为一座表达自己心声的艺术之山、精神之山。以其入展“民族百花奖“的代表作品《神圣之堂(高原之尊)》为例,此作综合运用了大红、朱砂、曙红、赭石和金黄色、银色、白粉、墨色等,丰富的色彩谱系突破了传统用色的程式,并通过冷暖色的对比形成了独步中西的现代工笔重彩画的新高峰。二是极强的装饰性意味和形式感。郭明信吸收了西方绘画现代构成和装饰元素,并导入西画语言和光影效果,形成了扑朔迷离、美轮美奂的现代工笔重彩效果。其三,郭明信的作品不拘于地理概念的物象,是其依靠心象而创造的景物,不是自然的山川云物。在一般人看来,西藏的天空自然是蓝天白云,但他却把背景完全染成一片大红,甚至连树也是红色的。他的画,是以心灵映射自然之后,在对那种宏浩博大精神的深刻领悟,是对那种纯真朴实品质的着意理解。其山水绘画艺术的铸造,一扫文人画诗中那种荒凉、悲壮、寂寥、沉闷、萧疏的意境,重新赋予一种格调高昂、情感热烈、气韵生动、生活丰沛的生命境界和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趋向。这种境界充分地体现在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
郭明信的绘画构图丰满充实,十分讲究“边,位,場,势,美”这些中国画的重要原则规侓。既不失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法则又极具现代审美趣味的构成形式感。古人有言:“经营位置乃画之总要”。郭明信的每幅画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经营而成的,绝无信手涂抹之嫌。他认为一幅画的优劣雅俗不在于是黑白水墨还是丹青重彩,也不在于使用甚么材料技法,而在于画面是否美而和谐,使人观后有舒服感,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他的画中秀石突兀,山峰俊拔,气势充盈,意境开阔。沉静的画面中,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极度张扬,一种思想的火光在锐意迸发。他将民族的魂魄,红色革命的精神注入画中,使之成为摄人的视觉。画中红色的山石伟岸高大、雍容典雅,表现出画家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对山水精神气质的领悟。这种表现手法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画家在表现山川壮美之时,可以因心造境,达到自由书写的境界。这种具有人格化的情景物我妙合,便是一种伟大的山水写意精神,它又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