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收藏>
 
全部
 
陈振濂谈收藏家的层次
2014-01-09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 
曾经在京沪杭各处不断被邀请去看私人藏品,延请者都是有身份的绅士文人,情面难却,而说辞又都是某朋友收藏宏富一定让你不虚此行云云,但真去略一浏览,几百件藏品中竟无一为...

曾经在京沪杭各处不断被邀请去看私人藏品,延请者都是有身份的绅士文人,情面难却,而说辞又都是某朋友收藏宏富一定让你不虚此行云云,但真去略一浏览,几百件藏品中竟无一为真,中介者在旁又很难直言无忌,偶尔说了几句委婉的提醒话,藏家还一脸不高兴地坚决捍卫反驳争辩,哼哼哧哧了半天,败兴而返。这样的经验一多,以后就不为交友情面去看东西了,不但古董文物藏品不看,连拍卖会上因为有我的作品上拍、真伪找我认定,也一概不看。此无他,怕惹是非也。记得启功先生在杭时曾求教他遇到别人求他鉴定真伪,他怎么应对?他笑吟吟答曰,真的我不说也假不了,假的被我说穿了砸人饭碗,以后还不得算计我一辈子?所以最好学鲁迅:“今天天气真是,哈哈哈……”。至于琉璃厂仿我启功的,我都说“写得比我好”,但我没说是真呀。

收藏家但凡有了一定的阅历,反而很容易出错。初入门者因为是新手,自知缺乏经验与经历,诸事不敢造次,小心翼翼多看多听多比较,又怕露出菜鸟相被人耻笑,所以不会自信满满大言炎炎。买对的机会因其谨慎胆小而不多,但出错的机会也同样不多。

动辄千万上亿投入一件拍品的大藏家,经验眼光都到一定高度,只要不是稀世难解之谜题,一般情况下判断下单很少会犯低级错误。比较的视野既开阔,参照物又多,当然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因此是买对的机会多而出错的机会极罕见。

最可虑的是中间层次的收藏家,因有一定的年资积累,逐渐有了种种判断或买卖成功的经验案例,自信心大增,业内也有称道。但又无法做到百无一失无懈可击,尤其是面对稍微复杂的案例,只靠一隅之见的狭窄积累,再加上盲目自信要面子,必会出昏招选错项,最后仍免不了“吃药”。尤其是中间层次偏下的收藏家,许多是原先并无行内经历、只是因为手头有资金而投身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企业家老板,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之弊在所难免,又加之做企业成功后充沛的自信心和长期习惯养成的令行禁止的强势领导力,会自然而然转移到文物艺术品收藏行为上来,从而造成明显的错判。即使是久入此道的画廊经纪人,有时也难免因此而失手。许多拍卖会上慎重的买家一般会延请专业人士作为自己的顾问高参到场,俗称“掌眼”,帮助确定拍品真伪、价格、作者身份等等各种要素,避免“吃药”,即是这个道理。

如果企业家投资艺术品文物市场只是出于经济目的,那只要保证不买错东西即可,但如果是对这一行有兴趣,想投身于其中,那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而收藏、鉴定、拍卖又是一个专业边界很清楚的领域。不花时间投入,就不会有产出。到专业机构或高校去进修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但如何选择好的进修渠道,也是一件烦难的事:目前我所了解的艺术品投资鉴赏班中的绝大多数,还只是用笼统的常识性的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史讲课来忽悠学员,完全没有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投资、鉴定、交易方式、市场检测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成体系的讲授内容。学员们听了一大堆画家故事,却仍然于实际的收藏行为选择无所裨益。

如果能通过这一代人的努力,使收藏、鉴定、拍卖、市场、投资等与艺术品文物相关的知识谱系化进而学科化,使初入门者学有所循,使沉浸此道者思有所得,使高端专家们也偶有所悟,那可真是为收藏界大开方便之门了。

 

关键词 : 
陈振濂  收藏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