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家张学文接受搜藏网采访
两位书画家展出的作品分别体现了如下人文特点:
第一,李勇逸创作的陕北梁家河系列画出心灵的刻度
画家李勇逸特别注重以写生采风为创作基础,直面自然和现实生活,敏感地捕捉能够准确表达文化价值思考的题材。2012年9月7日,当日本觊觎我钓鱼岛的恶劣行径愈演愈烈之时,他奋笔创作出构思新颖的《中国钓鱼岛》,此作甫一问世,即获得国内外行家的积极肯定。其长城系列代表作《屹立》,以颇有象征性的形式美感呈现了古老长城那精神意象的“屹立”,完美地传递了龙的精神长存于世的寓意,在北京的艺术大典上博得热烈喝彩。面对美术界有些人对红色题材肆意挖苦乃至疏远的时流,李勇逸不畏曲解和嘲讽,弄潮而起,多次冒着严寒深入延安地区和梁家河黄土高坡写生采访,当他在窑洞里读到“陕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这段当年习近平回忆知青插队时写下的文字,油然感怀,这又沉又硬的7年写着知青的蹉跎岁月,他理解到这深情的词语不仅记忆着艰苦、漫长和老百姓的善良淳朴,也是历史的寄托性隐喻,因为陕北是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铸炼中国梦的出发之地。他沉潜一年多创作了《延安》、《黄土铸魂》和《瑞雪祥兆梁家河》等陕北梁家河系列作品,他笔下的梁家河,上承辉煌盖世的“延安精神”,下接一段不平凡的知青岁月,李勇逸所画的梁家河这个题材,尚未有他人涉猎,是对陕北红色经典地带在题材的现实意义方面的敏锐反映,更是积极的人文意义层面的深度挖掘,他的创作延伸着对时代精神的一贯坚守。

汉源画院展览现场
第二,张学文小楷全本《红楼梦》的问世启开四大名著的书法长征
张学文先生自2008年春节初十开笔,以小楷抄写全本《红楼梦》,平均每半年抄毕一卷,历时五年完成12卷小楷书法巨作,据说毛笔都用坏了数十支。线装工整的曹雪芹与高鹗版《红楼梦》,120回,683千字,从开篇到卷终,其书法用笔沉稳有致,行墨的流畅轻灵,气息则一派清新恬静,全无漫长的书写中对浩淼无垠的工程的急躁之象,被许多书法行家认为是一部不可思议的书法本《红楼梦》。张学文对记者表示,要在2025年用他的小楷笔抄写出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到那时他已经82岁了。可期待的书法壮举,相信他能够成功地完成这项宏伟的书法长征。

汉源画院展览现场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