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秀琴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同体。所谓“诗中有画”,是诗中有画意,意,指诗境,诗的鲜活体现在诗境上,如画的诗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百读不厌,超越时空,有永久的魅力;所谓“画中有诗”,指画中有诗情,这情是真情。是灵魂触动时,写下的一句句动人心魄的诗行,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我对绘画是外行,对诗却情有独钟,爱读诗、背诗,情感触动时也会写下诗文几行。孔子《论语•为政》云:“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诗歌思想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书画艺术,甚至是一切文学艺术追求的思想艺术最高境界。
“思无邪”的“无邪”,即正气、正能量。率真、淳朴、自然,真情实感,不尚奢华;芙蓉出水,冰清玉洁,美若天仙。追求真、善、美,是“思无邪”的真谛和本质要求。当然“思无邪”还包括创作动机纯正,不单纯为金钱创作,而是要创造真正的艺术品,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一次接触祝秀琴,看她工笔画、写意画,以及写生素描,进而听她谈人生,谈创作道路,闪现我脑子的就是“思无邪”三字。也许她自己并没有自觉认识到孔子这三字的丰富内涵,但她全部生活、实践、艺术创作,都朝这个方向前进、探索、创新、创造。
一切艺术,包括绘画,都源于生活(包括自然),又高于生活(自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自然的内心感悟,升华和提炼。比如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什么?人人感觉得到,但很少有人能说明白。美是什么?我在一篇《创新创业者之歌》的散文中指出“美,是客观作用于主观,引起人们美好(包括善良、高尚)情感和愉悦、欢乐感觉的一种形态,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内在本质对美的渴求的对象化和形象化”。艺术家的责任,就是善于发现生活、自然之美,并加以提炼、升华,这需要灵感,感悟,甚至注入情感,进行哲理的思考,使自己的艺术品产生震撼人心,引起强烈共鸣的艺术效果。祝秀琴的几乎每一幅画作,都有这样神奇的功效。豪放中有婉约,壮丽中有秀美,灵秀飘逸,气韵生动,道法自然,鬼斧神工。她的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的《花簇锦绣图》以及《群贤毕至》的鲤鱼戏荷图、《荷塘清韵》、《翠羽戏荷》等,不但给人愉悦、欢乐的美感,而且给人和谐共生、和谐共荣、蓬勃向上的激情,以及“和而不同”,“宇宙全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

祝秀琴作品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