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媒体转载>
 
全部
 
墨香清远寄心梦 石泉和他的书法追求之路
2014-02-25
编辑 : 杨祥智,高翔
作者 : 网易新闻
浏览次数 : 
甘谷县川区,属渭河冲击小平原。这里气候温润,物产丰美,人杰地灵,是陇上书画之乡,地处秦陇关键,又为丝绸古道。自古人文荟萃,是古文化发祥地。伏羲开天于先,石子东游洙...

甘谷县川区,属渭河冲击小平原。这里气候温润,物产丰美,人杰地灵,是陇上书画之乡,地处秦陇关键,又为丝绸古道。自古人文荟萃,是古文化发祥地。伏羲开天于先,石子东游洙泗,伯约扶汉于蜀,书画名家代有传人。清有巩建丰、何鸿基等诸多文化名人,他们既是学者、教育家,又是著名书画家和诗人。今有魏学文、武克雄等书法名家辈出,可谓翰墨渊薮。石泉就生活在渭水河畔的甘谷磐安。

石泉,本名石泉新,自号晨汀,别号悟墨堂主人。一九六六年三月生,他自幼酷爱书法,一九八三年九月考入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师承马健行老师系统学习书法。一九八六年在全国中师生书法大赛中获得优秀奖,一九八七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峨眉杯”书画赛获二等奖,一九八九年为《甘肃农民报》“农家富”栏目题写报头。

生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甘谷,石泉从上小学就喜欢上了毛笔字,并显示出一定的悟性和才思,因而常受到师长的称赞和鼓励。少年时期已深深迷上了书法。那时家境贫寒,因而用过的作业本、废书纸都成了他的习字材料。为了节约他曾经在砖瓦厂定做了一块一尺见方的大青砖,用毛笔蘸白土水习字,一有空就在砖上反复临写,遇到天晴,砖容易干,练习的遍数就多,反之就少。这样的练习也使他受益匪浅,那块砖他至今还保存着。

上师范是石泉学习书法的一个转折点。写字课是师范生的必修课,尤其是课改成立兴趣小组,他欣喜若狂第一个报名参加。在马健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走上了正规的书法道路。当时师范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王天德、马友泉等书法老师的勉励,使他更加痴迷于书法艺术。他曾赴西和专程拜访书法家赵桂龄、廖志立老师,并面授机宜。他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追求。

一九八六年暑假,他曾与马健行老师和师兄杨剑锋一行五人前去西安碑林观赏临摹四天,畅游于碑林书法艺术的殿堂,他心摹手追,临了许多手稿,后又奔赴华山一路观摹摩崖石刻文字,并一一做了记录,他的手稿至今保存着。

他信奉北大校长王恩哥说的“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从事教学工作之余,他一头扎在书法里,一练就是几小时,如今书法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最大的快乐就是读书写字,因为他深知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书法也难以有大的提升。凭借良好的悟性和超人的毅力,他的书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同仁的好评,周围群众的认可,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前年他曾再赴西和,前往郑虎林老师处,求经问道,获益良多。面对喧嚣的外界环境,很多时候他躲在书房里,潜心研习书法,真草隶篆均有涉猎,成了“何方一下楼”的主人。

石法这块艺术的土壤里。这份耕耘终于有了收获,去年在朋友一再动员下,他报考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考级考试,由八级一连三次考到十级,被考级工作站评为优秀学员。

他的职业是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自己不懈追求,同时带领孩子们刻苦学习书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他常给学生们说,学习书法要有恒心和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书法,门上张贴的对联,家里悬挂的中堂,街道上的招牌,乃至图片上的题字都是学习的途径。随时随地都可学书法,头的晃动可练习,舌头伸缩可练习,手指比划可练习,脚尖点地可练习。这样拓宽了学习书法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练习,快速提高书写水平。

纵观其书法作品,他的行书流畅华美,秀雅俊朗,显现出神采飘逸的书卷气息。他的楷书既有欧字的瘦劲紧凑,又有褚体的俊拔柔美。他的篆书苍劲沉着,流利清新。更为可贵的是他虽然高度近视,但一笔小楷一丝不苟,点画严谨,用笔娴熟而清劲,富于变化泉是一个内敛,不善张扬的人。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向人展示作品或谈及作品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多指教,多批评”。除八十年代参加过几次展览外,就一直潜心习字,几十年如一日。不曾参加任何展览,也不曾投寄稿件,只是默默地耕耘在书,显现出一定的功力。

人生有限,艺海无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理念直接决定着其艺术成就的高低,石泉深谙这个道理。他仍在不懈地努力着,追求着。相信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最终实现他心中的梦想。

关键词 : 
书法  当代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