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媒体转载>
 
全部
 
80后藏家崛起:受家族影响的“藏二代”(2)
2014-02-26
编辑 : 秩名
作者 : 华夏时报
浏览次数 : 
从2001年开始收藏艺术品的杨滨,收藏主线是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他频繁更新的收藏名单中,也可见如安妮朱莉、洛克西潘恩等西方著名艺术家...

从2001年开始收藏艺术品的杨滨,收藏主线是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他频繁更新的收藏名单中,也可见如安妮·朱莉、洛克西·潘恩等西方著名艺术家的名字。在收藏主脉络名单中,无论是张晓刚、王广义、曾梵志、刘小东、叶永青、刘炜、夏小万,还是陈逸飞、陈衍宁,都是杨滨近一千件艺术品中的熟面孔。当推动艺术发展成为杨滨的事业之一后,他迅速在北京城区重要位置成立了Aye画廊和东站画廊。

还有一位从律师起家的跨界收藏家——刘钢,因为拿到“第一桶金”后不知怎么花,让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艺术品收藏。在开始的6年时间里,刘钢不断地往返各地的画廊和博览会,第一眼看上去喜欢的作品都会买入,现在自己回头看来,有些作品也是一些普通的画作。

直到1999年刘钢第一次接触拍卖会后,发现那里有机会找到美术馆级的作品,由此开始在拍卖会上搜罗好东西。拍卖会渠道迅速扩大了刘钢的收藏,在200多幅油画藏品中,他比较心疼的有七八十幅,都放在一个小区内的200多平米的地下室中,有24小时安保和摄像头监控。

难得的是,刘钢收藏了50幅民国以前的油画,公立美术馆的人看到后都吃了一惊,几幅教科书上的画在他手里。“收藏体系不仅要全,还要精,清宫廷油画我有郎世宁的,晚清外销画有关乔昌的,民国油画有吴作人的,‘文革’时期有何孔德的。”“在艺术史上没有被收藏、没有被强烈关注的那些作品,要通过收藏来解释它,不管它的市场好不好,这是一个收藏家的关注点。”

尽管外界对于新富收藏家有着争议,认为他们把艺术品当成投资品,在乎的是买进卖出可以获得利润,或者只是像名车、别墅一样作为炫富。实际上这是片面的认识,很多新富藏家都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通过成立私人美术馆、画廊或者举办展览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藏和推动当代艺术。

完整的收藏体系

中国当下的收藏群体中,传统收藏从来不缺少收藏的大家,但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一直都是非常的薄弱,长期依靠西方的系统在支撑,而新锐藏家的介入则是从某种程度上补充了这部分的空缺。

身为复旦大学管理学系教授的工薪收藏家代表谢晋宇,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收藏传统。但是谢晋宇以一种近乎痴狂的方式开始了艺术品的收藏,在不断的“犯错”中逐步调整着自己的收藏体系,收藏了中国青年艺术家中的多幅代表作品,最终形成话语权。

对于国外留学工作过的“海归”,大量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给他们提供了更多了解艺术的机会,在海外收藏新势力中,周大为显得和别人有点与众不同,从老一代名家吴大羽和林风眠的作品到当下著名的装置实验艺术家徐震的作品,以及周大为从小就开始的邮票和机制币的收藏,可以说周大为都有涉猎。

而对于跨界收藏,周大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下艺术家的创造都会有跨界的合作,比如和时尚、设计元素的合作,作为藏家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跨界,比如艺术家方力均购买过关良的作品,而蔡国强也收藏马克西莫夫的油画。

“如果我可以重新开始收藏,也许我不会做绘画的收藏,我觉得开始一个收藏,应该是很年轻的没有出现过的东西,比如影像系列的作品,远比一些美术馆花一千万买一个大家的作品有逻辑的多。”谢晋宇对于新晋收藏者们如是说,他强烈建议刚刚收藏的人可以不走自己这样的弯路,可以建构比如影像的东西,架构起来自己在这个领域很有竞争优势收藏。

关键词 : 
80后  藏家  “藏二代”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