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书法大家谢稚柳与爱徒书信:随意而写更为草书典范(2)
2014-03-10
编辑 : 王彬
作者 : 中国网
浏览次数 : 
在这批信件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诗词的。吴灏的诗词相较于书画要晚,是得到了陈寂(字午堂,一字寂园,斋号枕秋阁。祖籍广西怀集,出生于广东广州...

在这批信件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诗词的。吴灏的诗词相较于书画要晚,是得到了陈寂(字午堂,一字寂园,斋号枕秋阁。祖籍广西怀集,出生于广东广州。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攻古典诗词。曾任《广东日报》文艺副刊《岭雅》主编,建国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现有《枕秋阁诗文集》行世)的鼓励才学的,有一次吴灏写了两首题画诗放在画案边,陈寂见后,对其中一首《春日》颇为赞赏,遂鼓励其学诗,而学词则随广州的朱庸斋。特别是发妻辞世之后,吴灏心境凄凉,经常写词怀念亡妻,情由心生,故而谢稚柳在信中经常赞其诗词有凄婉之境。若1975年7月7日一信云:“细读诸作,情意特高,才思清发,读书为学,朋好交情,人生哀乐,在此十绝中,大多具备,并写出许多甘苦心得,诗境清澈如冰心玉壶,深足佩叹。《踏莎行》一词,末两句情致缠绵,词境亦高,饶北宋小令味,我平昔颇好小山,以为词格清峭而情谊真挚,使人心脾俱畅,以小令而论,他人不能及也。”

还有一些内容是非常小的琐碎之事,比如谢稚柳托吴灏在广州买一些青三角(一种嫁接的仙人球),由于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来回几封信还没有搞清楚,谢老遂直接在信中画了图形,让人读后不禁莞尔,虽说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却体现了师徒之间的拳拳真意。

当然,关于书画方面的内容是最多的,谢老在多封信中以探讨的口吻从各个角度和吴灏谈论关于书画,建议吴灏多从唐、宋、元画入手,包括材料、用笔、设色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得知吴下大决心临摹《清明上河图》,对此大为赞赏鼓励,多次在信中表示在吴完成后一睹为快,“弟临就后,幸先示我,再还弟作处理如何?盖以先睹为快耳”,“闻写《清明图》进展迅速,至快,然我欲先睹之情,视弟作画时尤急耳”;另外,谢稚柳曾几次写信给吴灏,表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因《艺苑掇英》出版需要,希望可以到他那里拍摄其所藏八大山人《鸟石牡丹图》。其实这背后还有个故事,这张八大山人《鸟石牡丹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被广州文物总店的专家鉴定为赝品,收购价仅为区区十元,后被吴灏发现,凭着多年的经验,他断为真迹并提出购买,当时广州文物总店以六十一元的价格把《鸟石牡丹图》让给了吴灏。吴于1978年重新装裱后题跋:“寤歌堂上寤时歌,揎袖含毫画什么?笑之不成哭不是,忆来残梦写山坡。戊午春夜灯下展观八公画,因戏题一绝,梦帘香阁漫识。”1979年,谢稚柳到广州后见到此画,也在上面题跋:“八大山人高年晚成,其画笔方而刚者为前期。盖六十以后,凝重纵肆,风调独绝于当世。此图款作驴,犹是其前期画,然用笔已圆浑,当在其丹还九转之际。于以见其流派变易之迹,则此图尤足珍也。玉弟出示其所藏,因相与论其画派如此。己未春初,谢稚柳在广州。”对于题识“驴”与画面风格不符这一问题,谢稚柳借用了道教炼丹的反复提炼而称之为“丹还九转之际”来解释,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这些谢稚柳写给吴灏的信件,不仅可以看到两人之间浓浓的师徒情份,更可以藉此信件中透露的点滴信息作为史料之补充。更有一点,谢稚柳一直是位大书法家,这些信件是在其非常随意的状态下书写的,有的还保留有涂抹和修改的痕迹,与正式创作时的状态完全不同,而历代流传至今的诸多名帖正是在这种“无意于书而书”的情况下产生的,诚如郑重先生在序中所言:“翰札亦可见壮暮翁于颠张狂素盘桓选择,最后近颠而远狂,洗尽老莲之余韵,巍巍大度,富贵而飘逸之气,郁盘楮墨间,腕臂驱遣,姿态横陈,生面别开,堪称当代草书第一。” 

关键词 : 
书法  谢稚柳  草书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