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素强的作品,安静的色彩和气质,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梦一般的花鸟世界。
女画家是梦的描绘者,尤其是像邓素强这样致力于中国工笔画的女画家。中国历代女画家的作品大都秀媚柔和、清雅精致,反映了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细节独特的感觉与经营的意趣。而如何在保持中国工笔花鸟画特性的基础上展现梦一般的艺术意趣,这是时代对邓素强的挑战。而她的做法,是运用女性艺术家特有的与生俱来的敏锐情感和对生活的直觉感悟,发掘了一种独立于浮华世界之外的质朴美,一种博大、宁静、虔诚的美。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用笔、用墨、程式以及法度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成为文人、雅士和绘画爱好者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所表达的意蕴、意境、情趣更是耐人寻味。邓素强深知,不换型是中国画不可改变的笔墨方式,尤其是对力感、节奏、韵致,道与技、心与物、形与神、人格与风格是和谐统一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当代工笔画界,很多画家为了应对展览而一味地求工整、比功夫,以博得评委的赞叹,所以,“能品”者居多,但在当代工笔画潮流中失去了绘画的感觉和意趣,也失去了绘画的人文精神,使得工笔画以追求类似摄影的镜头反映为终结目标,并形成了繁荣景象背后的时代之病。但邓素强致力于突破这些窠臼,她的作品中所营造的画面感觉不是以工整为第一性,而是以绘画的感觉和意趣来诠释工笔画应有的品格。
总体而言,她的画面虚实相映、情趣盎然;线条有力度、有变化、有质感;造型逼真、生动地突出了“惬意”的主题;同时再力求显示其中单个物体的色彩变化,融情于形;构图丰满、和谐,加上弥漫在画面上的淡淡雾气,平中见奇。
她的作品《雀之凝》 ,巧妙地利用画面的主体物象——孔雀,来设计运用对角线构图,画面布局和谐自然、富有层次;在技法上,笔墨清丽秀润,以工带写,把花鸟山石的动态与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以勾染为主,造型准确、刻画精严,红日和山石、孔雀的色彩对比鲜明,用色大胆而晕染艳丽雅致,充分反映出女性画家对于色彩与细节的特别感觉与兴趣。而她的花鸟小品,淡黄的纸页背景之上,一只小鸟飞向崎岖嶙峋的山石,清疏雅淡、线条柔和,整幅作品充满着伤感的意蕴和淡淡的温情,余味悠长,彰显了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
邓素强用墨清淡、意境不俗的特点,在她的一系列以山石为主的小品作品中有淋漓尽致的显现。她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山石的形态与质感,设色淡而不枯,给人以宁静之感,颇有意境美。整个系列作品结构精密、造型准确、色彩素雅、略显清冷,看上去轻雾朦胧,又明澈如月华初升。
在邓素强看来,花鸟画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生命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生命的交流,花鸟画的旨向是塑造浑然和谐的生命整体,追求一种整体精神和气质的美,以自然为美、为体、为度,并由此而注入自己对生命本质的彻悟。在她的画中,鸟雀、蝴蝶、孔雀,竹枝、山石、宫苑,艳而不俗、工而不繁、细而不柔,笔触细腻,功底深厚,形象飘逸逼真,求神似而更求其形,姿致端庄绰约,于沉静自然中见灵秀。身为一个女画家,她关注的是那些具有女性特质的物象,但作品气息却静谧博大,充分体现她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邓素强的工笔花鸟画,“笔工而意写” ,她用生动的花鸟形象,形成诗一般的境界、视觉上的音乐、心灵里的篇章。她的画崇尚意境和情趣,唯美生动,让观者在欣赏画的同时,获得怡情、养性、陶冶心灵的艺术享受。她不管画什么,都依着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品细腻,包涵传统与现代,给人一种雅俗共赏的视觉享受。而今,她仍然走在致力于得先人雅韵、展后人新意、绘画出花鸟意境的时代“逸品”的创作之路上。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