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历代篆书的演变(2)
2014-03-12
编辑 : 佚名
作者 : 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 : 
后人把李斯、李阳冰称为二李。二李恰巧配上羲之、献之二王。我在最近学习中,感到二王并称是完全合适的。羲之上承前代,综诸字之所长,献之别开途...

后人把李斯、李阳冰称为二李。二李恰巧配上羲之、献之二王。我在最近学习中,感到二王并称是完全合适的。羲之上承前代,综诸字之所长,献之别开途径,启百代之先河。是确确实实可以并称的。阳冰比李斯,中间有一代的距离,可能还不够配合。

阳冰以后,一直到清代,方有篆书名家出来。

在清朝中年如钱坫阮元张惠言,都是篆书名手,但是都不够沉雄。尤其在那时候,大字在写法上,是把笔尖切断,因此一则运用板滞,不见笔意,二则下笔以后,随即枯竭,也看不到运用之妙。这一切都直待邓石如出来,才打开一个新局面。相传张惠言在徽州金家教书,金家建立宗祠,张为写好对联扁额,用大石刻好,一切都安排好了。一天张惠言在街道上看到邓石如在那里卖字,他佩服得了不得,回去和金家说起,决定把原来搞好的对联扁额都凿去了,一切改用邓石如写的字。这里正看到张惠言的服善,和邓石如的笔力。

至少可以说,邓的书法是不可企及的。他最初是卖字的人,每日写一大钵墨。笔力的雄肆,真可以说古今无二。他所写的《弟子职》大屏八幅,揭出三层,笔力不见减弱,这是何等的笔力。我有过,“文革”丢了。

从李斯、李阳冰到邓石如,这三位大家,在篆书上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邓石如的篆书是不是留下一条路,由我们去追求呢?有的。他的篆书是由隶书入手的,所以我们还不妨考虑由篆入手的一条路。不过要想象邓石如那样,以毕生精力专攻书法,我们是没有这个便利的。

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说近代的几位有名的篆书家呢?我想可以提出三位。一位是李梅庵(清道人),他是写大篆的。他的及门弟子陈效韩和我说起,李是要在笔画相交的地位故意顿一顿,这就完全是钟鼎意味了。是不是应当如此呢?一位是赵之谦,他的笔法是飘逸的,完全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味道。作画是完全可以,作篆是不是应当沉着一些呢?他的笔法是二李后没有的。还有一位是吴昌硕,经过日本人的推崇,吴的《石鼓文》成为当今独步。现在上海的书法会,还是吴昌硕一派的天下。不过我总觉得《石鼓文》是安排妥帖的,是平正的,吴昌硕的篆法一个肩膀高上去,一个肩膀垂下来。是不是这样就是最美,我想留给大家想一想。Diana Madiny的肩膀是平衡的,月份牌的女明星的肩膀是胁肩的,究竟哪个美,各人可以有保留的看法。

整理说明:朱东润先生从二十一岁开始习书,从篆书开始,再隶书,再行草,卓然名家,但谈书法论文公开发表者不多。近日因受委托编纂《朱东润文存》,从先生未刊文稿(主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书法讲座准备的讲义)中整理出三篇,此其一也。原稿前有一行写“一个故事”四字,与内容不合,故另为拟题。希望能保存先生有关书法的一些见解。陈尚君谨识。

关键词 : 
篆书  演变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