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厚积薄发见真功 ——记书法名家田伯平(2)
2014-03-12
编辑 : 宋伯军
作者 : 法制晚报(北京)
浏览次数 : 
再来谈谈田伯平的气功。气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认识自我的修炼。人们以这种修炼形式,调节自身的心理与生理,使之达到人身与精神的最大和谐与统一,...

再来谈谈田伯平的气功。气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认识“自我”的修炼。人们以这种修炼形式,调节自身的心理与生理,使之达到人身与精神的最大和谐与统一,也就是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地。书法则是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笔墨刚柔顺逆、动静疾徐的运动痕迹,以《易经》的阴阳之理,即黑白的反差艺术,体现着书家的内心世界。气功与书法,这两颗古老的东方文化领域中的璀璨明珠,以其各自形成的独特风格有机的相互依附而融合的存在着和发展着。有人说练书法绘画是“ 不练气功的气功锻炼”,此话不无道理。书画家在挥毫拨墨之时大都会自然或不自然的运用到气功理论,而田伯平则是有意而为之。也许是武术、书法、气功同源的道理,田伯平在接触武术书法的同时,也就把气功作为一门功夫在师父的指导下开始修练了。田伯平练气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本功开始,一招一式循序渐进。打坐、吐纳、导引、采补、站桩、通臂、摇肩、指禅,调心调息调身,开悟大道,激发潜能,打通奇经八脉。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掌握了气功的基本要领,参透了气功的内在规律,由浮思到入静,由妄念到无念,行气自如,运气有方,使得气功理念自在运行于血脉之中。二是让气功与书法结合,一点一滴由浅入深。让气功寓于纸墨、融入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之中非一日之功。田伯平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挥毫泼墨时注意揣摩如何把“气”注入笔端,融入到一笔一划之中。修练气功时怎样让“字”飘渺入境,幻化为一呼一吸之间。做到气中有书,书中有法,法中有技,技中有功。反复揣度,反复修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业道酬精,人道酬诚,终于在一九八二年夏日,田伯平以一幅“气贯长虹”的书法作品展示了气功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在北京市职工书法大赛中挤压群芳摘得桂冠,当时的书法名家一致认为作品“气韵贯通,浑然天成”,据此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年方二十四岁的田伯平竞如此的书风老道,不能不说气功对书法所起到的微妙作用。三十多年斗转星移,如今的田伯平已成为书法名家,他对气功的钻研越发臻于成熟,气功在书法中的运用越来炉火纯青,出神于气功,入化于书法,使得人与气功与书法融为一体。说起他的代表作品,当属他用行书创作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从挥毫时的手舞足蹈到盖章时的屏气静心,俨然一场气功表演,挥毫泼墨的过程演绎着流动与静谧的幻化,气息与技法的升华。不禁令人随景入境,赏心悦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随气流动的汁液跃然于宣纸之上,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字在气中行,气在行中留,笔势雄健洒脱,气韵自然天成。整篇作品大气磅礴,千里阵云,完美诠释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情怀。此幅作品曾在一次振灾拍卖会上拍得38.5万元的价格。

接着说说田伯平的艺功。或许是乘袭了会拉二胡父亲的基因,田伯平有着一身的艺术细胞,自小喜欢吹啦弹唱。十来岁时就会吹奏好几首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曾一度成为那个大杂院人们茶余饭后的艺术盛宴,高亢悠扬的笛声成为了那个年代那个大院那些人们的美好回忆,也记录着田伯平学艺的点点滴滴。田伯平小时候居住在崇文区磁器口的一个大四合院,这个院可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院,在这里居住的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红巧兰、有电影演员、有杂技演员、有书法家、有大学教授等等,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生活,田伯平如鱼得水,凭着天资聪颖和旺盛的精力,拼命地吸吮着艺术的乳汁。他曾拜东方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小提琴演奏家为师,系统学习了民族的和西洋的两种乐器,后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深造,对其他艺术形式和各类器乐广有涉猎。相声、小品、朗诵、主持像模像样,口琴、笛子、葫芦丝拿起就吹,钢琴、提琴、萨克斯随手就来,对高雅的、通俗的、西洋的、民族的、古典的、摇滚的音乐理论融会贯通。凭着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的执着,田伯平的艺术功底日臻扎实。不妨让我们寻着他的艺术足迹领略一下他的艺术风采:那是一次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团长赵长青,副团长蔡祥林都在场,在一个庄园的咖啡厅,庄园主热情的接待了远方的客人,兴致至极,庄主邀请大家弹奏钢琴抒怀助兴,田伯平优雅的走到了钢琴前,随着手指在琴键上的弹跳,一曲节奏明快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响彻大厅,顿时,人们和着音乐纵情的歌唱、舞蹈,气氛热烈,洋溢着欢快的友好情结;那是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的录制现场,电视台邀请了书画界的爱好戏剧的名人,组织了一次票友会,在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欢歌笑语闹正酣时,田伯平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葫芦丝,用这种特别的民族器乐演奏了一曲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满堂彩;那是在新加坡访问时,应邀为爱好书法的华人做了一堂书法讲座,在讲到如何欣赏书法作品时,田伯平讲到书法就是凝固的音乐,并用交响乐通常的结构形式—奏鸣式、展开部、华彩乐、回旋曲解析了书法作品,倡导人们用对音乐的理解去欣赏书法作品,会大有裨益。当大家得知田伯平对器乐广有涉猎时,不知是谁从后台递上了一个白色的萨克斯,此时会场情绪热烈,掌声一片,只见田伯平镇定自若,笑着整了整哨片,悠扬的旋律便从指尖流出,一曲萨克斯独奏曲《回家》,触发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感,不禁悄然泪下。他曾先后主持过中国书法界在人民大会堂的新春大联欢、第八届国际书法大展文艺晚会、全国艺术家午门金秋赏月、中国书画界十大影响力人物揭晓仪式等;曾创作并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合说了相声《我是书法家》;曾与著名影视演员朱琳合作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长诗《笔墨之恋》;还参演了电影《吴道子》和电视剧《恒山的月光》等等。最出彩的当属举办第四界国际书法双年展,当国家和北京市领导同志及国际友人落座开场时,台上的管弦乐队应该高奏《拉德斯基进行曲》开场,现场主持突然告之乐队指挥还没到,这下急坏了文联的领导,此时田伯平说了一句“我来吧”,便健步走到台中央,随着一个专业的指挥预备手势,乐队齐刷刷地拿起了乐器,在随着一个起始动作,乐队非常整齐的奏响了雄壮浑厚节奏明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凭着多年的艺术积淀,力挽了一场本不该出现的失误,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田伯平扎实的艺术功底,全部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增强了他书法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纵观田伯平的作品,每一字、每一行、每一篇无不透着乐感,流动着旋律。在吴裕泰举办的个人写茶书法作品展时,有一幅《贯口说茶》的行书作品打动了广大观众。这幅作品用相声表演中常用的一个“活儿”—贯口,内容作文流利,挥毫一蹴而就,文与书都形成“贯口”,但作品的字里行间却起伏跌宕风云变幻,有节奏,有韵律,有高亢,有低徊,时而琴声,时而鼓鸣,时而茶香,时而水清,听似如歌的行板,看似舞蹈的风姿。整幅作品俨然一个包罗艺术万象的结晶体,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享受。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书法名家  田伯平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