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专题>人物>
 
全部
 
陈毅_近代

个人履历

陈毅早年
  (1901--1927)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1916年,15岁的陈毅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他从小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陈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派人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他在重庆编辑《新蜀报》,同年秋,他进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北京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他在四川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1927年,被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担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革命烽火
  (1927--1934)
那时,中国革命正面临一个紧要关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的“四·一  年轻时的陈毅二”事变,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条件下,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拿起武器,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陈毅从武汉到江西,赶上了撤离南昌南下的起义部队,担任一个团的党代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失败。留在三河坝的部分部队,由朱德和陈毅率领,向粤、赣、湘边界转进。这时,既有敌军尾追,又有土匪和豪绅民团袭扰,部队经过长期转战,减员日多,思想混乱,处境异常困难。在这关系到能否保存起义部队的严重时刻,朱德振臂高呼:“愿革命的跟我来!”陈毅立即奋起响应,协助朱德对部队进行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起义军干部、战士耐心说明革命的前途,鼓舞士气,坚持斗争。在朱德和陈毅的组织领导下,保存了南昌起义部队的骨干。不久,传来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毛泽东开辟的革命道路,像灯塔一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28年1月,朱德、陈毅与湘南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打起红旗,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工农革命政府,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后来部队受到挫折,在敌人重兵“围击”的紧急关头,毛泽东亲自率领井冈山部队前来接应。陈毅协助朱德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前进,和毛泽东在砻市胜利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南昌起义保存的部队就和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在一起,逐步发展壮大。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先后任师长、红4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等职。他认真执行边区党组织的正确的政策、策略,协助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陈毅反对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受到了排挤、打击。但他在主持江西军区工作时,依然坚决贯彻执行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和扩大主力红军的路线,先后组建了红6军、红12军,并率领两支红军部队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几次反革命“围剿”。

三年游击
  (1934--1937)
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作战略转移。陈毅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留在江西苏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陈毅和战友们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坚决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
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山被围二十余日,生命安危,系于一发。他写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在险恶环境中革命到底的坚定决心。陈毅等人领导的赣粤边区游击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了其他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毛泽东对陈毅等所领导的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陈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苦的斗争,在南方游击战斗的间隙,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 
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 
交通晨出无消息, 
屈指归来已误期。 
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 
野营已自无篷帐, 
大树遮身到晓明。 
几番梦不成。
这组在陈毅诗词中最负盛名的作品,运用了陈毅最得心应手的《忆江南》词牌,字字珠玑,明白如话,在平淡朴素之中,把整整三年令人无法想象的艰苦斗争生活丝毫不漏、形象生动地一一再现出来。读词如读史,读画,读电视连续剧,一段一个情节,一段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读毕掩卷,恍若置身到十万大军之中,追随陈毅燃起的弥天烽火。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除去要时时提防敌人的突然袭击,提防野兽毒蛇的侵害外,没有电台、电话与中央与外界联系,没有书报可读,更没有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战士们每天都像野人一样,背着敌人馈赠的“土匪”雅号,昼伏夜行,日日野营。“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长夜无灯凝望眼”,“持枪倚枕到天明”。此时此地,陈毅除维持基本生存所需外,尽力地扩大红军影响,不断改善游击环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
弯弓射日列江南, 
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抗日烽火
  (1937--1945)
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几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国民党进行谈判,停止内战,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陈毅当时既对国民党反动派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击破敌人企图利用谈判消灭游击队的阴谋,同时深入各游击队根据地,传达中央的指示,对红军干部、战士做了许多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大家适应形势的转变。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宣告成立,陈毅就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第1支队司令员,不久,率新四军第1支队和第2支队挺进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任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间打击日伪军。继而,陈毅派部队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继续东进,直迫上海近郊。虹桥机场一战,烧毁敌机四架,震惊中外。 1939年冬和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惨败之后,加紧在华中制造摩擦事件。陈毅又派叶飞、陶勇等先后率部渡江北进,开辟苏北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盘踞苏北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第24集团军司令韩德勤依仗他的优势兵力,妄想一口吃掉苏北的新四军。苏北地区李明扬、李长江的地方杂牌军和宋子文系统的陈泰运税警部队,同国民党的嫡系韩德勤部队有一定的矛盾。陈毅坚决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对李明扬、李长江以及陈泰运等部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们在国民党顽固派向新四军侵犯时,保持中立。同年10月,韩德勤率领一个军又一个旅1万5千人的兵力,进攻苏北新四军部队。陈毅、粟裕利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方针,把主力7千余人全部集中,并运用“求心退却”战术一直退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黄桥镇,进行了有名的黄桥决战。战前,陈毅对部队进行动员,指出这一仗关系到能不能战胜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北打开局面,建立苏北根据地,要求部队全力以赴,进行决战。陈毅统一指挥这次决战,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全歼韩德勤主力部队1万余人。蒋军第89军军长李守维仓促逃跑,淹死在河里。我军乘胜连下海安、东台,和南下的八路军会师白驹镇,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黄桥战役是陈毅、粟裕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具体体现,是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结果,也反应了陈毅有魄力、有决心,果断地将政治仗和军事仗结合起来的杰出的领导才能。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治委员,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由于陈毅和新四军其他领导运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新四军迅速发展,建立了七个师的部队,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抗击了华中地区大部分日伪军的“清乡”、“扫荡”,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攻。之后,新四军在陈毅、饶漱石的正确领导下,由抗战初期组建时的1万多人的兵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发展到30万人,和八路军一样,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的英雄部队。
解放战争
  (1946---1949)
抗战结束后,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石,集中全力悍然向解放区进攻。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抉择关头。陈毅参加党的七大从延安回到华东,他坚决执行党的七大所规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领导和组织华东解放区的军民,为解放全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949年改为第三野战军)成立后,陈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进犯解放区。陈毅指挥泗县战斗,遭到失败,主要原因是主攻方向兵力不足,但是成功歼敌3000多人,自身伤亡2000多人。在挺进山东前,粟裕和谭震林首先指挥华东野战军苏中部队在内线作战,以3万兵力和敌12万人周旋,七战七捷,歼灭敌人5万3千多人,即苏中战役。接着,陈毅、粟裕、谭震林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华东解放军,在几个方向上迎击国民党军,取得初战胜利。尔后,逐步集中主力,诱敌深入,在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先后取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战役的胜利。鲁南一战,解放军以劣势装备首歼国民党反动派的机械化部队第1快速纵队。陈毅、粟裕坚持运用灵活的军事策略,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并认真解决部队由于大踏步进退而产生的某些思想问题。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分南北两路进攻我山东解放区。南线敌军以八个整编师进犯临沂,北线敌人以三个军南下策应。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陈毅、粟裕指挥解放军以少数兵力奋勇阻击南线之敌,主力则昼夜兼程,北上莱芜,在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歼击李仙洲集团。经过三昼夜激战,全歼该敌6万余人,活捉李仙洲,收复山东城市十三座,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遭到惨败后,被迫收缩兵力,对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实行所谓重点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以新的胜利配合全国各个战场的反攻,陈毅、粟裕领导华东野战军发动了“虎口拔牙”的孟良崮战役。在南征北战中,陈毅以极大的耐心,寻找战机,掌握最大限度的主力在手,等候进攻之敌发生过失,终于从正面敌人一字排开的八、九个整编师中,寻着骄横不可一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四面包围,使用围点打援战术,各个歼灭,击毙了敌师长张灵甫。这一仗,歼敌精锐部队4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重点进攻的气焰,气得蒋介石直呕血。陈毅在取胜后,即兴赋诗一首。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后改第二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挺进中原,以大别山为中心,驰骋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广大战场,有力地打击和大量地歼灭了敌人。陈毅也率领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进军豫皖苏,与刘邓大军配合作战,在中原大量歼敌,建立中原解放区。许世友和谭震林则指挥山东兵团留在内线坚持打击敌人。同年秋,陈毅赴陕北,尔后,即赴江淮地区与刘伯承、邓小平汇合,使两大野战军更密切地配合作战,连续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大片城乡。1948年,毛泽东决定让粟裕率领3个纵队过江。陈毅和粟裕认为,这样做意义非凡,但是难度相当大,于是面见毛泽东主席,要求发起战略总决战。毛主席欣然同意。为了协同中原野战军,陈毅被派往中原野战军任副司令,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暂时由粟裕同志代职。
1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陈毅、邓小平、刘伯承、粟裕和谭震林等五人组成总前委,指挥60多万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经过六十五天艰苦奋战,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55万5千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至此,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蒋介石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我军消灭。不久,毛泽东发出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陈毅和刘伯承、邓小平等统率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和江南大片土地,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在解放上海时,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领导指挥下以轻武器对阵敌30万军队,保住了上海(参看上海战役)
十七年间
  (1949--1966)
在二十二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陈毅为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光明的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功勋。解放后,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他忠实执行党的革命路线,在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做出了成绩,他进行了优异的统战工作,顶住了美蒋机的轰炸,发展了上海的生产力和文化建设,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4年,陈毅调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以后兼外交部长,还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兼任外交部长期间,他协助周恩来总理,坚决执行党的外交路线,十次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团结亚非拉广大朋友,反对苏修美帝,做了许多工作。陈毅是周总理很得力的助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
1955年,部队实行军衔制。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的元帅授勋仪式。陈毅是第四个接过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元帅,他在十大元帅的名单里排第六。穿戴着海蓝色的礼服军帽,元帅显得神采熠熠。
动乱岁月
  (1966--1972)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战争年代指挥百万大军打垮了蒋家王朝的林彪元帅和毛主席的夫人江青,那时红得发紫,他们无恶不作,满口谎言。无数元帅、大将纷纷中箭落马,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屈服在敌人的枪口面前,却倒在了内部奸臣所害之下。原新四军政治委员,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原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原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陶铸和贺龙元帅也被迫害致死……
10月1日的国庆节,林彪在天安门对着红卫兵演讲:“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的斗争还在继续……”
听到这里,陈毅坐不住了。难道文革运动还要继续下去?他看着林彪,他已经洞穿了那位曾打得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狼狈逃命的“林副统帅”,他曾经在他的老部下陈丕显夫妇、曹荻秋、江渭清、李葆华和叶飞面前评价林彪道:“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1967年2月,叶剑英、陈毅、谭震林、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余秋里、谷牧等一批在战场上曾经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将帅们在怀仁堂当面怒斥江青之流乱党乱政乱国的行为。谈到造反派,谭震林说:“这些家伙的目的,就是把老干部统统打倒。”说完他起身要走,陈毅用掷地有声的话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畏气概:“不要走,和他们斗争!”
林彪、江青一伙立马向毛主席进谗言,歪曲事实地攻击将帅们,毛主席大为震怒,批判为“二月逆流”。直到林彪摔死后,毛主席才为将帅们平反。
对于老诗友、老战友陈毅,毛主席是很了解的。他当着红卫兵面,对着陈毅说:“陈老总,我保你!”这也是陈毅之后没有受到如同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和贺龙那样被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的原因。
1969年,一号号令发布。为了战备工作,陈毅被派到石家庄。1970年国庆节期间,陈毅回到北京,毛主席热烈欢迎这位老战友。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党叛国,乘坐飞机仓皇逃往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而死。陈毅身患直肠癌绝症,然而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仍为林彪罪有应得而高兴。
1972年1月6日,伟大的军事家心脏停止了跳动。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因患直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经典战役

黄桥战役
  (1940)
黄桥战役新四军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再次发动进攻。其部署是:以第89军李守维部和独立第6旅翁达部为主力,组成中路军,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加力,进攻黄桥北面和东面地区;以鲁苏皖边区游击军李明扬部、苏北游击第8军陈泰运部组成右路军,以保安第1、第5、第6、第9、第10旅组成左路军,掩护主力之两翼,攻击黄桥以西及东南地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成功地争取了李明扬部和陈泰运部保持中立,同时采取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在黄桥地区进行自卫还击。10月1日、2日国民党军受阻于暴雨,3日雨过天晴,即分几路扑向黄桥。4日下午3时许,独立第6旅3000余人进抵黄桥附近。担任伏击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分四路猛插,将独立第6旅分成数段。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国民党军为扭转被动局面,猛攻黄桥,一部突入东门。守卫黄桥的第3纵队顽强反击。第2纵队从八字桥插至分界,第1纵队挥师南下,完成了对第89军的合围。经一夜激战,至6日清晨将该军全歼,中将军长李守维逃跑时失足落水溺毙。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余人,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士兵3200余名,缴获步马枪3103支、驳壳枪229支、重机枪24挺、轻机枪135挺、山炮两门、迫击炮6门、子弹、手榴弹、电台等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此次战役,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孟良崮战役
  (1947)  
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进攻延安的同时,又调动4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歼敌2万4千多人。5月上旬,国民党军复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攻,企图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敌人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我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敌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人民解放军打退了敌军对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7月,我军再次打退了敌人的第三次进攻,敌人被迫西撤。人民解放军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淮海战役
  (1949)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上海战役
  (1949)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南京虽然解放了,但是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都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残兵败将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元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中共中央已经确定解放上海后由陈毅担当上海市市长;上海战役决不能仅仅限于解放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如果按照以往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战术的话,上海必将毁于一旦,这场战役,是一场投鼠忌器的战役。我军极力将敌人调到外围阵地加以歼灭,以轻武器攻占城市,付出了重大代价,取得了胜利,前后仅仅15天时间。上海战役,除汤恩伯率5万人乘军舰撤逃外,第三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51、第37军和5个交警总队全部及第123、第21、第12、第75、第52军大部,共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上海的解放,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余部,保卫东南沿海国防,以及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诗词作品

哭阮啸仙、贺昌同志
一九三五年四月 
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 
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 
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五岭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八月值余三十 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十年
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日
这是陈毅同志为新四军军歌所拟初稿。军歌后经集体
改词,与初稿一起在《抗敌》杂志上发表,现附收于后。
本篇热情歌颂新四军继承着北伐第四军,红军第四军和南
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前后十馀年的光荣传统,取
其成数,故名“十年”。
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
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
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
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
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
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招引那民族再团结,
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这声。
风雪饥寒,穷山野营,
磨练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年隔绝,四围孤立,增添我们独立坚持的勇气。
长年累月的埋伏与周旋,
把游击战争与秘密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们就是这个母亲的儿子,我们铁的纪律就来源于此。
啊!这光荣的传统准备了十年,
今朝抗日,敌寇胆寒!
我们在大江南北,向敌后进军,
南京城外遍布抗战的旗旌。
我们有共生死的政治团结,鼓舞敌后人民的胜利信心。
在日寇封锁线上穿插,在日寇坚城下纠缠,
我们惯长于夜间作战,用白刃同日寇肉搏,
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
集小胜为大胜,由相持到反攻,
看我们风弛电掣,横扫千军。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高举新中国的旗帜前进!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
华东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高且直。
白雪层层压,青绿更易识。
覆盖与披戴,相映见奇异。
不辞烈风吹,风吹更挺立。
反视杨与柳,随风而委迤。
俯仰尽由人,岂能与松齐?
红梅
隆冬到来时, 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
幽兰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含羞草
有草名含羞, 人岂能无耻?
鲁连不帝秦, 田横刎颈死。
题西山红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红叶布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
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目前,国内以下地方立有纪念陈毅元帅的铜像:
四川省乐至县陈毅故居、天池公园陈毅广场、帅乡广场
北京市外交学院
上海市外滩风景区
    山东省莱芜市黄山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市陈毅中学
江苏泰州市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
江苏省溧阳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毅纪念馆
安徽省淮南市新四军博物馆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花牌坊校区)
莱芜战役纪念馆

全 部
文 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文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高清
    图集
    普通
    视频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