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专题>人物>
 
全部
 
憨山_明代

简介

高僧憨山  

憨山(1546—1623), 明代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又称憨山大师,全椒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人。大师生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父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寄名于本地长寿寺,取乳名为“和尚”。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大师年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桩。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大师年七岁。叔父钟爱之。父母送入社学。一日叔父死,大师曰死向甚么处去,遂切疑之。未几,次婶母举一子大师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矣。   

大师少时宿慧,聪颖过人,经书子史,入目能通,尤喜诗词,虽苦读寒窗,但无意仕途。12岁削发入佛门,19岁受禅法,曾在南京报恩寺为僧,后云游各地。在北台时,爱憨山之秀峰,遂取此为号,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憨山因慕崂山之盛名,由五台山来此。先在崂山那罗延窟修禅,又因此处不可住,该年夏季至太清宫附近树下掩片席为居,历7个月,山民张大心结庐使其安居。憨山认为崂山乃一形胜之地,诚为大观,但对“处处琳宫皆为荆棘”的衰落境况,甚为叹息。他本想长揖山灵而去,但又不舍此处之钟灵毓秀,故淹留崂山,徜徉其间,饱览山光水色。   

此时,太清宫旧道院倾圮倒塌,由于憨山得到即墨灵山桂峰法师的引见,结识了即墨之士绅,并得到江、黄两乡绅和泰岩、荫谭诸人的助成,遂用太后所助之金尽购太清宫之地,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始建海印寺,万历十六年建成。该寺气势恢宏,佛宇僧寮之盛,可与五台、普陀之名刹相媲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出身的太清宫道士耿义兰控告憨山强占庙产,万历十九年又去京师上告,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憨山以私建寺庙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获释后,结庵庐山五乳峰下,居四年,又到广东曲江县东南25公里的曹溪宝林寺,潜心著述。天启三年(1623年)憨山病逝于曹溪,年78岁。   

憨山多才多艺,晓通史书,熟谙佛经,工于书法,擅长诗词。一生中佛学和其他著作颇丰,著有《法华经通义》、《圆觉经直解》、《大乘起信论直解》、《观楞伽经记》、《金刚决疑》、《肇论略注》、《八十八祖真影传赞》以及《庄子内篇注》、《老子道德经注》、《中庸直指》等。还有门徒汇编的《憨山梦游集》和《憨山语录》。其诗作洒脱超然,暗藏禅机,许多深奥禅理,却似信手拈来,读罢意味隽永。

《憨山》传说  

                    《憨山》是繁峙县的一个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
传说,魏文帝到繁峙一带出巡,半路上遇见一个从西域骑马来的老和尚,看样子走分憨厚善良。他下马向魏文帝请求说:“老曾长途跋涉,实在困乏的走不动了,陛下能否赐给我一块卧地,让我好好地休息一下呢?”魏文帝说:“可以,你就在附近选择上一块儿吧。”老和尚当即从马上取下行李,就地铺开。展呀展呀,转眼之间,覆盖了周围五百余里的地面。   

魏文帝感到十分惊异,心想这一事实上是个下凡的神仙。这时只见老和尚又翻身上马,向前面驰去,后边还有一座大山紧紧地跟着他飞跑。魏文帝十分惊骇,大声喊道:“你怎么那样憨呀,还不赶快停留下来!”经过这么一喊,正在飞跑的大山,立刻在繁峙境内停落下来,老和尚也无影无踪了。这座山就是落在繁峙需面的“憨山”。

全 部
文 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文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高清
    图集
    普通
    视频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