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作品简介




 

 

《牡丹兰石图》又名《牡丹双清图》,由中国清代著名水墨画家李鱓晚年创作的作品。画中主景是牧丹和兰花。画家用这两种植物来入画,曲折的表达出他即思富贵又慕清逸的思想。画中题诗用唐代杨贵妃的故事,来比喻牡丹于华贵之中也夹杂着几许无奈凄凉。作品《牡丹兰石图》曾刊载于《艺术市场》2006年12月刊第100页。


画作简介

  《牡丹兰石图》是由中国清代著名山水画大师——李鱓于晚年的作品。

  《牡丹兰石图》的尺寸为:168×90cm。画作上的钤印为:“鱓印、宗杨、李忠定文定子孙”。作者落下的款识是:“清平自是才人调,艳丽无如妃子花,记得沉香庭北夜,墨痕粘壁影欹斜。复堂李鱓道人李鱓制。”。

创作背景

  《牡丹兰石图》为李鱓晚年创作的作品,画面上有他的自作诗一首“清白自是才人调,艳丽无如妃子花,记得沉香庭北夜,墨痕粘壁影横斜”。画家在落笔之初虽面对一片白纸,但胸有成竹毫无拘谨之感牡丹,黄石,兰花三组题材相互穿插动静相宜。大写意思是笔笔生发而成的,由第一笔生发出第二笔,前一笔和后一笔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作品欣赏

  画中主景是牧丹和兰花,传统文人画中以牡丹为富贵荣华的像征,而兰花则是幽人高士的象征。画家用这两种植物来入画,曲折的表达出他即思富贵又慕清逸的思想。画中题诗用唐代杨贵妃的故事,来比喻牡丹于华贵之中也夹杂着几许无奈凄凉。

  李鱓画牡丹的作品传世很多,有用双钩法点的,也有用小写意法钩完墨线后再用深浅不之色渲染的,而这件作品则直接用墨笔来点写花头的阴阳向背,花瓣的高下仰俯。自然物象和大写意手法的痛快淋漓达到了高度一致。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最高境界是意笔工写,从表面上看是信笔一挥,而实际上这一挥是需要几十年反复锤炼方可成就的,兰花在李鱓的绘画题材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他画兰的名气虽然没有郑板桥这样大,但从艺术水平上说是一点也不输给老友,以这件作中的兰而言,浓墨写花叶如同书法中草书笔笔见力,组织穿插自然生动。花瓣则用淡墨,飘逸雅洁,这在他传世绘画作品中也是不可多见的。

画家简介

  李鱓(1686年-1762年)江苏兴化人。鱓,一作觯,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清代著名书画家。从小聪颖,小有才名。1711年(康熙五十年)举人,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以画名供奉内廷,因其作品不为朝廷所称道,免职。后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扬州卖画为生。擅画花卉鸟虫,初师蒋廷锡,用笔工细;亦系指头画家高其佩弟子,崇尚写意,并取法林良徐渭朱耷石涛,落笔遒劲,纵横驰聘,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能以书法用笔入画,形成泼墨淋漓,奇趣天成的独特风格。亦能诗,善于长文题跋,有时还横着题跋。因其是“两革科名一贬官”,常通过诗画流露仕途失意和孤芳自赏。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书法古朴,有金石味,字迹参差错落,笔墨淋漓,古趣盎然。与汪士慎高翔金农、郑燮、李方膺黄慎罗聘等画家被世人称为“扬州八怪”。传世作品较多,其中有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作《石畔秋英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松藤图》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739年(乾隆四年)作《紫藤花石图》轴,藏山东省博物馆;1748年(乾隆十三年)作《傲霜图》轴,藏北京市文物局;《蕉竹图》轴,藏广东省博物馆。著有《浮沤馆诗集》。


数据

贡献者

相关新闻

最新

随机推送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