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现在一些画家脱离生活 作品贫血(2)
2013-03-04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刘仑:美专毕业之后,我便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34年,参加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次年又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及广州现代版画会。我整个青年时代...

刘仑:美专毕业之后,我便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34年,参加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次年又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及“广州现代版画会”。我整个青年时代的艺术实践都与民主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紧密相连,尤其忘不了1934年文艺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是“为艺术而艺术”,一是“为人生而艺术”。之前,我受西方美术教育和中国传统国画教育的影响,而之后,我认识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确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观。我拥抱社会,投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我写社会、写斗争、写人的爱、写自然界的美。
记者: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是20世纪上半期非常重要的美术事件,您当时有没有直接和他通过信、见过面?
刘仑:我的木刻版画受鲁迅的影响很大,鲁迅与我们这帮青年的关系,是五四运动精神的延续,但我那时候还没有直接和鲁迅联系过。不过,当年我的5件石刻作品拓片被广州现代版画会邮寄到鲁迅那里,受到了他的肯定,被他收藏保存下来。现在,分别由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记者:说起版画,广东一直有优良的创作传统,曾涌现出赖少其、黄新波等一大批优秀版画家。但现在出现了版画家纷纷转投其他画种的现象,对此,您如何看?
刘仑:画法各异,但画种平等,没有高下之分。广东以前的版画很强,但现在好像没人提了。在这样一个艺术消费的时代,版画家不吃香了,版画作品不好卖了,这不公平。
记者:版画家的这种境遇,是不是反映了美术体制的某些弊病?
刘仑:彻底改革美术体制很难,矛盾始终会存在的。艺术上的事,牵涉到其他因素就很难说了。
谈创作
缺少生活,热情再高创新也受限制
记者:从1955年到1963年,您曾4次重走长征路,其中两次是独自一人上路。当时正值我国的困难时期,途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到底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样的壮举?
刘仑:我对红军是有感情的,对革命是有感情的,对“为人生”的艺术是有感情的。我控制不了这样的感情,就要自己重走几遍,认真感受着红军过草地的峥嵘岁月。那时,我创作了一批作品,油画《红军过草地》算是最重要的作品了。
记者:《红军过草地》曾入选教科书,是几代人的记忆,您是如何创作这幅巨作的,其间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刘仑: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油画创作,马马虎虎了。这幅作品是在北京创作的,当年,我们住在家徒四壁的房子,空间非常狭小。为了画这幅画,我查了不少资料,也找了不少人做模特。画面上最前面的“指导员”的原型,其实是一个修鞋匠。有一天,我在家门外看到一个修鞋匠,相貌很像军人,一下子触动了我,我就把他请到家里做我的模特,按照他一天的赢利给他工钱。若不是碰上“文革”,我准能创作更多红军长征题材的美术作品。“文革”期间,《红军过草地》竟被诬为“黑画”,我也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被押送陕西军分区大荔农场改造。但我心里依然很倔强,你说我是“反革命”,我这辈子偏要画革命画。当年,我和黄胄在一个美术工作室,他被押到甘肃天水接受改造,都很惨。
记者:根据自己丰富且“独特”的写生经历,您如何看当下艺术家的创作?
刘仑:现在的一些画家比较脱离生活,他们的作品比较“贫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缺少生活,即使有些画家创作很热情,但追求创新也受限制。有些画家依靠照相,用相机拍下来后就在家临摹,都不是靠手、脑、眼睛到现场去素描的。但是呢,要的钱反而就越来越高了。老是说创新,什么力作、精品,都是假的。这么搞,怎么能把中国的作品推向世界?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现在一些画家脱离生活 作品贫血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