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郑板桥《竹石兰蕙图》:一兰一竹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2013-07-15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新浪书画
浏览次数 : 
清代扬州八怪中以郑板桥最为出名,诗文书画俱佳,恣情山水,多与骚人游;最爱画兰竹石,凛凛有生气,书法自创六分半书,隶楷参半,在画史地位和后世影响都是首屈一指。在郑板...


 

清代“扬州八怪”中以郑板桥最为出名,诗文书画俱佳,恣情山水,多与骚人游;最爱画兰竹石,凛凛有生气,书法自创“六分半书”,隶楷参半,在画史地位和后世影响都是首屈一指。在郑板桥众多存世画作中,竹石兰是永远的主角,此幅即为其中的力作。“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在《竹石兰蕙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图为水墨纸本,立轴,纵184cm、横93cm,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板桥老人的创作中也颇为少见。落款时间为乾隆丙子,即1756年,是年画家64岁,再度回到扬州卖画,求画的人也多,重新过起了“二十年前旧板桥”的生活。《竹石兰蕙图》即为刘青藜母亲八十大寿而作。

画面绘几丛修竹立于岩石之前,下有兰蕙映衬,恰如天成,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错落有致,竹竿细密却透着力量,竹叶以硬毫之笔挑、剃出来,且呈隶书之撇捺,竹干亦如篆书之笔意,摇曳而生姿。据板桥自题《墨竹图》云:“东坡、鲁直作书非作竹也,而吾之画竹往往学之。黄书飘洒而瘦,吾竹中瘦叶学之;东坡书短悍而肥,吾竹中肥叶学之。”画竹之法从书法用笔中来,此图体现的尤为明显。高竹瘦叶撑满画面,乃以淡墨黄体瘦笔来处理;画面最重处的肥叶选择以浓墨苏体肥锋描绘,既与高竹、岩石区别开来,又加重了画面感,可谓“适其天,全其性”。

板桥画石主要自倪瓒画法而来,以简劲线条勾轮廓而不加渲染;又用斧劈皴简单皴擦,且“石不点苔”,与兰竹相得益彰,凭添雅气。岩石虽以简单的几笔皴擦出来,却给人坚挺的感觉,“秉得坚刚性”。画家从山东任县令十二年之久,屡屡为百姓兴利除弊,成绩斐然,却因得罪了当地不法商人和官员而丢了官。然而画家的铮铮铁骨却未有丝毫的改变,此处可见一般。

竹下兰蕙虽寥寥数笔,却独具精神,“有数里之香”。兰叶作钉头鼠尾描,洒脱中见其秀气。兰叶之妙以墨挥毫,借草书笔法运之,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既添画面之美,又增胸次之香,正所谓“春兰满径芳”。

画上题跋为七言绝句:“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款署:“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钤印:“乾隆东封书画史”、“丙辰进士”。板桥精书善画更擅长作诗,诗词不屑作熟语,且关心民间疾苦。书为典型的“六分半书”,老辣奇崛而独具一格。题画诗其实也是自况,既是说修竹也是板桥老人自己的坚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郑板桥:一兰一竹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