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2)
2013-12-16
编辑 : 秩名
作者 : 人民美术网
浏览次数 : 
流行近千年的书画出新意必须遵循的法度在当代受到了挑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西画的东渐关系并不大,关系大的是我们书写的形式的变...

流行近千年的书画出新意必须遵循的法度在当代受到了挑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西画的东渐关系并不大,关系大的是我们书写的形式的变化。当我们将毛笔书写变为铅笔钢笔圆珠笔电脑书写,这已经无言的在向传统书画下了挑战书。不言而喻的是,在毛笔书写横行天下的时代,在进行欣赏书画普及时相对要容易些。而向连毛笔都没拿过的人普及书画欣赏的难度无疑是困难的多了。书画就是毛笔的勾当,离开了毛笔就没有了书画。而书画与笔墨就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的合作才造就了传统书画。发展书画也就自然离不开笔墨了。我们的前辈通过实践给我们留下的不惟是汗牛充栋的书画作品,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书写绘画的规则法度,这是我们的财富,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从它就是遵从书画创作规矩,就是遵从艺术创造法度,就能够创造出真正既不离传统,又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作品。

传统笔墨形式在当代书画创作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许多书画者不懂得书法是国画的基础,这实际是国画创作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度。我们可以在经营位置上突破传统,我们可以在随类赋彩上吸收外来经验,我们可以在气韵生动上接受外来审美习惯,但我们的笔墨却绝不能摆脱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的力度和生动。
骨法用笔是书画的脊梁,这是与任何外国绘画最大的分水岭。什么叫力透纸背,什么叫入木三分,什么叫力能扛鼎,什么叫飞白传神,什么叫笔墨淋漓,什么叫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什么叫点染皴擦,等等。如果缺失了中国传统笔墨的运用,这些国画的审美特征则荡然无存。没有了审美特征犹如没有了自己特有的面目,没有了灵魂,这样的国画还叫国画吗?

图2魏紫熙

书画的笔墨实际蕴涵的就是书画的法度,书画者在这个法度之下,可以在创作中吸纳许多新鲜的技法和绘画观念。比如西洋的透视法在近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中就得到了极大的吸纳。比如吴石仙的一些山水画中采取的是传统的笔墨形式,但却将西画中的焦点透视则运用在其中,不但具有传统笔墨的审美意趣,且强调了光存在情况下的立体效果。(图1)。再比如当代的魏紫熙,他的“天堑变通途”在整体上也采用了西法的焦点透视,不但很好表现出了远近分明,且把那种纵深感描绘得十分生动。(图2)在书法上,当代有些书法作品也在传统笔墨情况下,强调笔墨的干湿浓谈变化,如果得体的话也不失为表现生动的一种手段。

我们知道徐悲鸿在吸纳西法上不失为先驱,他的人物,他的山水,他的动物,都与西法密切相关。特别是他笔下的马,不但寓意深刻且完全符合透视规则。他的所有作品的笔墨,都是传统的。也就是说他运用传统笔墨技术将许多西方的绘画因素吸纳到他的作品中,很好的为他的作品服务。从而使他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显得生机勃勃和新意倍增。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最佳体现。(图3)。其实吸纳新法在上世纪二三时代表现得十分强烈,连已经七八十岁的齐白石都说过,如果自己再年轻些一定要学学油画。其中的黄宾虹在坚持传统笔墨的前提下大胆的吸纳了许多西方现代派的技法和理念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他曾说:“现在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发扬我们民学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这握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他从西方现代派的“齐而不齐三角觚”、“不齐的三角形”等构图和图形中得到启发,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在他的一幅作品中他题道:“积点成线,有线条美,不齐三角,有真内美。”他看到当时流行西方的现代派的长处,特别认识到那些运用点线创作的新意,并认识到与传动国画运用点线传情达意的共通处,于是在创作中加以大胆的借鉴和尝试。由于黄宾虹坚持以笔墨为基点,故此在他的创作中取得了破天荒的成功。见(图4)

图3徐悲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