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马海方:用笔墨描绘历史文化
2013-12-16
编辑 : 秩名
作者 : 中国书画报
浏览次数 : 
11月,立冬这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看望马海方老师。他健谈朴实、平易近人的人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海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是中国...

11月,立冬这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看望马海方老师。他健谈朴实、平易近人的人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海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是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他师从卢沉、周思聪、姚有多、刘勃舒等名家,在素描、速写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掌握了很好的造型能力。“老北京”是马海方艺术创作的主题,最为人赞颂的是他对老北京市民生活的描绘。如他在《旧京街头洋车夫》《旧京街头八大怪》《旧天桥民间杂耍》中描绘的老头儿们,或下棋、逗鸟、剃头磨刀,或提笼架鸟、遛早儿等,面部表情丰富、生动,集通俗、朴素和温情于一身;尤其是他将没骨法运用到人物的风情画上,笔墨淋漓酣畅,情感一泻千里。中国画虽然有“水墨为上”的说法,但在这一点上,体现了马海方的匠心与智慧。

当马老师与我们谈完“古都风情”老北京的乡土文化和新北京都市剪影后,兴致勃勃地挥笔为我们题写了“徐悲鸿国画院华北分院”和“继承徐悲鸿艺术品德,发扬中华民族艺术精神”。他还将近期创作的鲜为人知的10米长卷《宣纸工艺流程》拿出来让我们欣赏。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宣纸始于唐代。为了让后人了解宣纸的工艺流程,马老师根据不同的环境将古代人物的动作、表情生动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古代人的勤劳与智慧。马老师不仅用没骨法将老北京人的市井风俗生动地展现出来,还用没骨法将古代人物描绘得淋漓酣畅,情感深入细微,重彩人物形体的饱满、动感、质感都尽在其中。

马老师用古法与现代手法相结合将宣纸的制作流程描绘出来,真正体现了中国的艺术性和民族特色,将宣纸与艺术共冶一炉、流芳百世。

作为老北京人的马老师对全聚德烤鸭这百年老字号更是情有独钟,并将北京饮食文化用笔墨展现给读者。他的《全聚德烤鸭流程图》表现得形象细腻,反应出北京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品位———精而细。他把画中的人物描绘得生动活泼———伙计身穿围裙、双手举着刚刚屠宰好的鸭子,急匆匆送到挂炉前;烤炉前的人用钩子挑起鸭子、放进炉里,让人们感觉似乎就在自己眼前操作一样;烤鸭出炉后,市民悠闲自在地品尝着美味的北京烤鸭。这些画面都充分体现了北京人生活的浓浓味道。

画家的生命力与创新来自其写生的功底。对画家而言,写生就像科研单位,要不断地开发、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谈到这,马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画家如果离开了写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就会僵化;一个画家不能只盯在经济效益上,应该注重艺术创新;只有这样,画家才能有很强的生命力,才会打造出精品展现给读者和社会,并留下美好的记忆。”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马海方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