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媒体转载>
 
全部
 
骇世金水墨 横空出天府---李金远和他的“金水墨山水”艺术(4)
2014-01-07
编辑 : 秩名
作者 : 天府文化艺术网
浏览次数 : 
李金远 《天山归牧》 镜心 2013年作 总之,李金远独创的金水墨山水取法于老子上善若水之道,得益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魂,坚持以自然为母,以道...

李金远 《天山归牧》 镜心 2013年作

总之,李金远独创的“金水墨山水”取法于老子“上善若水”之道,得益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魂,坚持“以自然为母,以道教为用,以创新为法,”关注自然、人文、环境,将中国水墨之“神韵”与西方油画之“形胜”融为一体,形成独具“天人合一”境界和造化神奇之美的新派山水画艺术。

“金水墨山水”是中国山水画史中继“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泼墨泼彩山水”之后,又一全新的艺术风格。中国山水画烂觞于晋,成熟于唐。唐代李思训首创著色山水,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创作特色。唐代王维首创水墨山水开文人水墨画先河。两宋之交前后又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这三个门类在元、明、清三代各自发展并相互影响,而以小青绿山水为盛。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而浅绛山水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此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彻。明末蓝瑛又创没骨重彩山水,后来,张大千、刘海粟等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青绿泼彩山水。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现代史上,第一个要提到张大千,大千先生早期的山水画基本上沿袭传统路径。他旅居海外,特别是在美国和巴西时,画风陡然一变,他在没骨重彩山水基础上,大胆借助西方绘画重色彩的特点运用泼墨泼彩方法,创出了画风鲜亮的泼墨泼彩山水画。

黄宾虹则把水墨山水推向了一座高峰。他的画不拘泥于物象,运用积墨法,强调苍莾笔墨,浑纯的元气,作品直入浑厚华滋的境界,表现出天地自然“雄浑”的总体形象。傅抱石也在山水画创新上卓有建树,他在寓居四川时创造的散笔皴生动地表现了蜀中山水灵逸雅致的魂魄。

林凤眠虽然不以山水称胜,但他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在探索过程中由早期关注水墨和传统,渐渐转向关注西方现代油画,研究并吸收印象派、野兽派、主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画派的技法和色彩,再结合中国传统绘画逐渐形成了“林风眠格林”的彩墨画。

而李金远所创“金水墨”山水,可谓是集中西绘画之优长,既重视营造整体气氛,又不放弃传统绘画对笔墨的讲求,同时还借助多种色彩媒介,特别是大胆地融合丙烯金,使画面更加凝重,画风更加抒情,把丙烯金与水墨巧妙融于一体,是李金远对中国山水画语言形态的一大贡献。

李金远 《天界之二》

李金远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以下内容节选自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李金远作品艺术市场价值报告》)

首先,就题材表现而言,李金远独创的“金水墨山水”把绘画笔触伸向更广阔的山水空间,它不再是表现山水的某一自然形态,某一具体特征,而是透过山水世界,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相生相克关系,特别是打破具体的时空关系,赋予山水以更丰富的生命内涵。著名美术评论家孙美兰认为,“传统山水画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然观,整体感悟式的艺术思维方式,在李金远那里获得了新的生命,蕴藉着东方精神,渗和着东方性的神秘的力和美。”

其次,就语言构成而言,李金远独创的“金水墨”在中国画创作上首次成功使用丙烯金,并使它与水墨巧妙融合,从而使中国画在传递人类情感方面进了一大步,也破解了金与水墨相克的历史难题。他独创的“刀锋勾线”和“披头散发皴”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语言表现力。

再次,就实现手段而言,李金远通过油画与中国画、水墨和色彩的互补,极大地拓展并深化了艺术表达方式,使艺术表现从多元方向朝整合方向转变,而这样一种转变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关系极大,它对于当代中国画家创新之途不无启迪意义。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李金远  金水墨山水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