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收藏>
 
全部
 
目光如炬 独张一帜——徐悲鸿书画鉴藏往事(2)
2014-01-28
编辑 : 董三军
作者 : 《收藏》杂志
浏览次数 : 
为了报谢陈嘉庚先生,徐悲鸿又画了题材为马克思和托尔斯泰的油画,赠给陈先生所办的厦门大学。在法国留学期间,徐悲鸿还收藏了达仰的《男人体》、...

为了报谢陈嘉庚先生,徐悲鸿又画了题材为马克思和托尔斯泰的油画,赠给陈先生所办的厦门大学。在法国留学期间,徐悲鸿还收藏了达仰的《男人体》、康泼夫的《在包厢里》《观剧》、具拉尔的《女人像》等等。

1927年,徐悲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又开始了他历尽坎坷的收藏岁月。

《八十七神仙卷》(图2)为唐代吴道子之作,是吴道子画道教壁画的粉本,为白描人物长卷。全长2.88米,宽30厘米,卷之上端亦经割损三四厘米。

画面描绘了一浩荡的神仙队列在云中行进,去朝拜元始天尊。87位神仙中有3位道教帝尊、6位神将、10位真人仙人和68位仙女。无论是人物比例、透视的准确、结构的精美、神情的高贵,还是场面的宏伟、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奏响了美妙的视觉乐章,使列队行进的神仙形成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画家考虑到画面上栏杆过于平板,于是又护以行云。各神仙动作变化微妙,优美和谐,犹如“九韶”之乐,令人领略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具体含义。但此卷在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的各朝流传之后,于民国初年又流失海外。

1937年,徐悲鸿用重金从一位德籍女士手中购得这幅《八十七神仙卷》,并亲手盖上一枚印章——“悲鸿生命”(图3)。兴奋之余提笔跋道:“……呜呼!张九韶于云中,奋神灵之逸响。醉予心兮予魂,愿化飞尘直上。跋扈太空,忘形冥漠,至美飚举,盈盈天际,其永不坠耶,必乘时而涌现耶!不佞区区,典守兹图,天与殊遇,受宠若惊。敬祷群神,与世太平,与我福绥,心满意足,永无憾矣。”

可谁也没有想到,1942年,此卷在日军空袭昆明时不幸丢失。它仿佛晴天霹雳,使徐悲鸿陡然病倒。两年后,徐悲鸿得知此画下落,兴奋异常。他不顾病体,日夜忙于作画和筹款,先寄去20万现金,又一次次寄去自己的作品数十幅后,使《八十七神仙卷》终于又回到自己身边。望着眼前逐渐展开的长卷,徐悲鸿万分惊喜,双手像紧紧握住了阔别已久的故人在颤抖着,激动得两颊通红。虽然画卷展露出一丝残缺风尘,“悲鸿生命”的印章被挖去,题跋也被割去,但当他看到87位神仙安然无恙、飘飘欲飞的优美体态时,依然激动不已,当即赋诗道:“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得金丹凡骨安。”1948年,徐悲鸿将《八十七神仙卷》重新装裱,请张大千先生和谢稚柳先生写了跋。此卷和跋画现收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图4

宋代的《朱云折槛图》(图4)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传统题材。据《汉书·朱云传》载:朱云性格刚烈,难以容忍同朝臣子的腐败,于是请求汉成帝赐予上方宝剑杀之,却惹来杀身之祸,勃然大怒的成帝下令将朱云推出斩首,朱云攀住殿槛力争,以致把它折断了。此画表现的就是这个情节,所以称为“折槛图”。

徐悲鸿对此画评价极高,他认为《朱云折槛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精品,主人公朱云敢于耿谏,傲骨凛然,临危不惧,令人钦佩。据廖静文介绍,徐悲鸿购得此画后,曾挂在他的画室请大家观看,特别点评了朱云的敢于抗争的气概和腐败臣子的狡诈模样。他激动地说:“正气、邪气对比得好,正气压住邪气。一个画家如果能创作出这样一件作品,可以说没有虚度一生。”

关键词 : 
徐悲鸿  鉴藏  往事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