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品鉴>
 
全部
 
驰骋中国画坛的那些骏马(2)
2014-02-08
编辑 : 萧然
作者 : 燕赵晚报
浏览次数 : 
徐悲鸿:融入民族精神的奔马 到了20世纪,画马的艺术家首推徐悲鸿。徐悲鸿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他经常在山乡和有...

徐悲鸿:融入民族精神的奔马

到了20世纪,画马的艺术家首推徐悲鸿。徐悲鸿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他经常在山乡和有马的地方写生,马的速写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笔时能做到“全马在胸”,笔墨酣畅。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悲鸿最具影响力的画作应该算是《奔马图》,此画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此时,我国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如同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建国后,他的马又变成“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作者:萧然)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驰骋中国画坛的那些骏马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