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一西平措:香山的微笑
2013-08-24
编辑 : 秩名
作者 : 雅昌艺术网专栏
浏览次数 : 
1 佛在灵山说法,手捻香花,四众惘惑,只有摩珂迦叶面露微笑。自此,世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真心一念,人人即成佛的禅宗法脉,经由菩提达摩,持涅槃妙心,东渡广州。于嵩...

 1

佛在灵山说法,手捻香花,四众惘惑,只有摩珂迦叶面露微笑。自此,世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真心一念,人人即成佛的禅宗法脉,经由菩提达摩,持"涅槃妙心",东渡广州。于嵩山九年面壁,授衣钵于二祖慧可,直至六祖惠能,一花五叶,"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陈寅恪语)
2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每每听闻六祖慧能这两句千古偈颂,犹若长夏斜阳中,静坐水畔莲塘。清风徐送,紫霞微凉。蛙声轻鼓,蜻蜓绕丛忙。晶莹的水珠在荷叶随风荡漾,卷走尘埃,溅起了波浪,引来鱼儿嬉戏争相。是幽香,沐浴着那抹金光?还是夕阳,难舍菡萏芬芳?湖光山色的美景,竟是自性天然的暗香。幽幽清凉,却是禅所说微妙法门的真相。
德国古典美学的先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曾说:"人只有认识到看不到的本体世界,才能超越现象世界,到达美的世界。哲学家的不可知论所描述的"美",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差别是:弹指间顿悟过程的"冷暖自知";正如佛教迄入中土,由广东曹溪恩泽八方的《坛经》所述,五祖弘忍"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寥寥数语,阐明"如筏喻者,廓然无圣",铸就佛、菩萨言教经论后的唯一。此经典皓月当空,照现世间无明。岂知当世菩萨如:龙树、阿底峡、宗喀巴等印度、藏地大师其言说,也止"或称论,或称疏,或称注•••"而不敢称经,《坛经》于中华之重,可窥一斑。
佛,即是心,也是表相。
佛像,是表相下的心与物冥。凡圣两忘。
佛像收藏,藏的实乃因缘际会下菩提心的片刻驻留。缘生而起,缘灭而亡。公案中有梁武帝问菩提达摩:"建寺斋僧,有何功徳?"答说:"无功徳。"祖师初至,本想提升梁武帝境界,但言语不契,无疾而终。遥念当年,祖师若答:"功德不生于心,授于无常。"帝,心受鼓舞,又会是怎样一番气象?
如今,佛像收藏,建寺、斋僧、供奉,使心生成柔软的恭敬,使慈悲的种子遍被八方。自然,功德无量!
3
步入五觉斋,楠木的清香倾刻悬在鼻息,有种不自觉地安详。这种安详,并非是香火缭绕蕴染下,庙堂式仰望。而更像,见到久违的朋友,紧紧地拥抱,使空气凝固在无需对话的安详。千年金丝楠造就的桌、椅、案、架,釆明式傢具简约之长,兼禅学中自然与实用,金丝闪熠,线条弛张,不见一丝造作。五觉斋独创的金丝楠薄浮雕挂屏,清致典雅,谱写文人与禅境的两两相忘。案架上的佛像,有中原与藏地之分,却无工艺精劣之别。没的只是繁华耀眼,金色辉煌。有的,是气韵内敛,古人施于的袅袅暗香。
由五觉斋南望,不远处是座秀丽葱郁的山峰。山,并不险绝。旖妮,但蕴含昂然生机。傍晚,可见飞鸟映着云霞迴旋。此山,有四季的风韵,名为五桂山。《太平寰宇志》记载"其境内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故名香山"。也是中山、珠海、澳门未分别时的由来。
跏趺端坐金丝楠禅凳之上,五桂山迎面而至的"香",与室内之香,本质了无分别。在这,无需叩拜,只需手挥五弦,静静地促膝享受,只道是香在佛心莫求远。香山不动,浮云任来。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一西平措:香山的微笑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