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报和评审,优选了8家收藏基础良好、藏品管理规范、实施方案编制合理的单位作为普查试点,现在已经正式进入普查工作。其中包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黑龙江省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郑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统一规范 不重不漏
诸迪介绍,本次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将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馆为单元、控制质量、交互共享”的原则开展。即在文化部统筹规划下,统一制定普查使用的信息登录标准、操作技术规范和项目管理制度,实行“统一平台、直接登录、一次入库、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发统一的藏品普查信息登录系统平台,各普查单位采集藏品信息后,均在统一平台上填报、上传,普查数据一次入库;各级普查工作机构按照不同权限和隶属关系在平台上对已登录信息逐级进行审核。并以馆为单元开展,同时各美术馆参加普查工作的情况,将纳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美术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国家重点美术馆评估体系。在控制质量的同时,还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同步开展,普查工作交互衔接,普查成果双向共享。
目前,为了配合本次普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办公室已经编制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规程》、《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数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及编制说明》等一些工作流程、规范、规定及标准。
根据普查工作标准,文字信息内容包括藏品名称、类别、作者、创作年代、质地、尺寸、质量、主题、工艺技法、形态、题识、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实际数量、来源方式、收藏单位等31个基本信息指标,基本涵盖了作品的各个方面,并且每一个信息内容都采用统一的表述方式,从而为今后的统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游庆桥表示,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是一项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美术收藏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由于是首次开展,没有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探索。“美术馆应以件(套)为单位,对藏品逐件登录,每件藏品填写一份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做到不重不漏。本次普查收集的藏品影像信息可通过数码相机拍摄或扫描仪扫描等方式进行采集。普查收集的单个藏品影像文件,数据量不小于5MB。普查标准、普查规程、普查质量、普查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是普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任务艰巨,工作量大,相信美术馆界同仁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心细致的专业精神圆满完成工作。”(本报记者 冯智军)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