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述王伯敏先生美术史研究和书画创作成就(3)
2014-02-17
编辑 : 雅芳
作者 : 浙江在线
浏览次数 : 
其实中国画之用墨,从根本上讲就是用水,浓淡干湿说到底就是水与墨的比例大小,先生擅于用水,他总结出水带墨、渍水法、凝水法、水破墨、墨破水、...

其实中国画之用墨,从根本上讲就是用水,浓淡干湿说到底就是水与墨的比例大小,先生擅于用水,他总结出水带墨、渍水法、凝水法、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色破水、冲水法、铺水法等“九种水法”,这是他总结画坛前贤艺术实践尤其是黄宾虹先生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大量的实践,在中国画的“笔法”、“墨法”之外,创造性地系统提出来的新的表现语言。在王伯敏先生的画中,以“凝水”、“铺水”和“渍水”最具特色。铺水是在基本画成后,以略带墨或色的水在画面上铺罩一层或数层,其目的是使画面更加统一和谐,浑然一体。凝水法是王伯敏先生在黄宾翁水法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造的一种用水新法。其方法是用大量含水之笔,调以淡墨,直接挥写,并任其在生宣上渗散,以获得纯净透明、酣畅淋漓的效果,用此法既可以主体形式出现画大块山水,表现雨雾朦胧景象,亦可用来勾画远山,表现轻烟浮岚之景。渍水法。即宣纸遇到水污,纸上出现水渍痕。水渍有两种,一种发黄晕,一种带有灰色的痕。渍水可分为清水渍、墨水渍、矾水渍、粉水渍、醋水渍、豆浆水渍等。渍水用处甚大。元王渊画墨花墨禽,明徐渭水墨大写意,近人黄宾虹画山间的烟霞,都以渍水法运用得当而获得奇妙效果。

还有,他的画在色彩上也有着独特的成就,他将自己学习西画和研究敦煌壁画的心得转换为文人画创作的营养,在色彩如何求清、求雅、求韵、求厚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他好用石青、石绿、赭石等原色直接上色,画面清雅别致,其方法是他将他的水法与设色法结合提出“水破色和色破水”技法。他自己说:水破色,先用色于纸,然后以水破之;反之称色破水。“水与色的关系,如鱼得水”。王伯敏对色彩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文人画的重要成就。

在长期的书画实践中,王伯敏总结的艺术经验发展了文人画创作的技法理论,比如前面提到的“九种水法”和“七观法”。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这“七观法”是中国山水画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总结和推进。当下画坛,不少人总喜欢作“今不如古”的感慨,屡屡有呛声,文人画在当代凋敝不堪,又或有人认为某某是最后的文人画家,事实上,这样的感慨只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写照而已。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王伯敏先生的美术史论著述和诗词书画,我们就大可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术史研究和文人画成就自豪。毫不夸张地说,王伯敏先生的画是中国文人画的正脉,他的画不仅保持了文人画“诗书画印”的艺术样式,而且其作品流露出的浓厚书卷气就是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大家也往往有所不逮。有这样的画家,我们怎能对我们这个时代悲观呢?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信息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王伯敏  美史研究  书画创作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