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
2014-02-21
编辑 : 佚名
作者 : 中国文物网
浏览次数 : 
现场放大扫描《功甫帖》原件 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2013年12月21日,《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

现场放大扫描《功甫帖》原件

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2013年12月21日,《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质疑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随后短短两个月,围绕着《功甫帖》的真伪问题,收藏界、书画鉴定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场波谲云诡《功甫帖》之争中,无论持何种观点者,绝大多数人均未见过真迹。有鉴于此,2月18日下午,上海龙美术馆在京公开展示了《功甫帖》原件,专家们针对争论的焦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关于徐邦达有没有看过原作的问题

对于徐邦达究竟是否“过眼”,古代书画鉴藏家朱绍良称,在1992年第02期北京故宫《院刊》,徐邦达在《书画鉴定百例》之《苏轼〈宣德郎刘锡勅草〉一页》中提及:“曾见赐《宣德郎刘锡勒草》一通,在《苏米翰札》合册中,见之《书画鉴影》卷一O,闻今已分拆。其中,苏书《功甫帖》、米带书《恶札帖》,现藏上海博物馆,皆真迹无疑。”朱绍良表示,由此可认为徐邦达是亲眼目睹《功甫帖》墨迹的。

古代书画鉴藏家陆忠表示,徐邦达有没有看过原作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大家看一看徐邦达《过眼要录》的前言,里面写得非常清楚,《过眼要录》是他看过的全部作品,这些作品绝大部分是原作,极小的一部分是清晰度很高的照片和影印件,但是有人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想把这件东西套成徐邦达先生看过的影印件,而忘了徐邦达在前言后边还有一句话:“凡是影印件,凡是照片,我多在每一件作品的后面标明了出处。”比如他看到的是照片的话,一定标明这是哪里的照片,对于看过的影印件也标明得非常清楚,他会说明这是日本什么书的影印件,或者是故宫博物院解放以前的什么样的影印件,都标示得非常清楚,大家可以看徐邦达的《过眼要录》,这件《功甫帖》的后面没有一个字说到影印件,也没有一个字说到照片。徐邦达的前言1986年就写了,就是徐邦达在1986年以前就见过原作,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可轻易推翻前辈大师的论断

故宫博物院特约研究员、徐邦达的弟子萧平表示,不要轻易推翻前辈名家的意见,从印章和纸张的考证可以确信前辈大师的鉴定意见,南宋的印章都有了,怎么可能是清末的伪品呢?出于对前辈鉴定家严谨态度的尊重,我们晚辈们对待这个问题要慎之再慎。

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称,对于作品他无权说话,因为前有徐邦达、安仪周的看法,唯一能说的话是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讨论。

陆忠认为,对于历史上已经做出结论的东西,我们应该采取非常尊重的态度,特别是后辈一定要慎重,那么这些老先生的意见能不能推翻呢,这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采取非常有道理和证据的做法。

朱绍良申明,古代书画鉴定大师们的鉴定意见,并非为绝对真理,只能作为我们读画的重要佐证。但是,他们的学养、见识、书画功底、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功甫帖》事件实际上是近年来不绝于耳的中国古代书画真伪问题稍高级别的街谈巷议,其真伪争议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书画鉴定的当下窘境。无疑,中国古代书画真伪鉴定是复杂的专业问题。随着谢稚柳、启功、徐邦达等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的年事已高或相继离世,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古代书画由谁来鉴定一直是一个疑问,而当下谁来鉴定书画鉴定家又是一个新的疑问。

中央美院教授龚继隧称,对于鉴定,不能凭空作出结论,要熟知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要有一定的学术积累。不管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在中国画拍卖上都是不保真伪的,他们作为一个西方的跨国公司,秉持着他们的商业道德,在有些情况下会保证真伪。但什么东西是可以保证真伪的呢?比如中国瓷器是保证真伪的,现在安迪•沃霍尔和印象派的作品都保证真伪。西方拍卖还有什么不保真伪呢?对于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他们不保真伪。比如有一个著名的学术个案——“伦勃朗个案”,对于该案,从1965年起到现在出了五大本书和无数的论文,聚合了四五代人对伦勃朗的研究,几千幅的伦勃朗作品大量都是存疑的。由于中国画是以临习为主要的学习手段,所以到在也不能在交易规则上担保真伪,同时由于市场需求远远大于我们的学术能力,衍生了极多的是非。

关键词 : 
功甫帖  看法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