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艺术收藏>
 
全部
 
艺术市场越虚假越繁荣吗(2)
2014-02-22
编辑 : 荪田雨
作者 : 新浪财经
浏览次数 : 
摹本 以原作或高清图片为本,完全参照,相同材料,相同技法,原样复制 一般来说此类方式,以手工复制。多出于专业人士的求学、求艺之目的。为得原...

·摹本 ——以原作或高清图片为本,完全参照,相同材料,相同技法,原样复制

一般来说此类方式,以手工复制。多出于专业人士的求学、求艺之目的。为得原作造诣之真谛,摹写者往往会为一幅摹本而精益求精,倾尽全力,因此很难大量复制。也正是数量稀少,一旦受雇作假,用来冒充真迹,便极具迷惑性。1903年被以25英镑卖给大英博物馆的“赃物”女史箴图就是一幅唐代摹本,而此画的原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即便是摹本,此画仍被视为艺术珍宝,藏于大英博物馆中。

·仿品 ——仿造大概构图、风格、用笔、气韵等。此类中,有两个划分

1、真心学习原作者风格,却不一板一眼的完全复制。与原作者作品有明显差距,稍加观察较易分辨。且复制量不大。

2、仿造原作的风格,以手工流水线加机械电子数码辅助手段大量复制,大多形有似、神不足,目的专为混淆真伪,谋取暴利。此类是中低端赝品的主要来源。齐白石一生作品大大小小,约两万件左右,而流落在市场上循环的不下十万件,超出的自然不真。

·臆造 ——大概模仿一位名家或一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此类一般没有明确的造假蓝本,又因功力较差,作品呈现出怪异的艺术面貌。但仍然堂而皇之的题写某名家的款识。此类一般价格较低,而令人费解的是,其市场流通情况不温不火,稳定之极。

·门内假 ——弟子造师傅的假

门内假是指某名家的弟子、学生,因了解并研习其老师的门派风格,用相同的艺术手法所创作的作品,并在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充老师作品的做法。

·代笔 ——名家指派他人按照自己的思路、技法创作作品,并付给其报酬

作品完成后对外署名为自己创作,此类做法是某些画家公开的秘密。中国早在唐代就已有代笔现象出现。此类现象不少,不仅对艺术品市场,即便在艺术史中也经常给专业研究带来颇多迷雾。西方艺术史中亦是如此,达芬奇、伦勃朗、鲁本斯无不是雇佣他人代笔,画一些不太重要的作品。

·卖款 ——出卖款识,署名

即作品并非画家本人所作,但所有者携作品找到被仿制的画家本人,有偿索取画家本人在此伪作上的签名、用印。此类看似不好理解,实际上还是有自身的逻辑。某名家随着年事增高,身体状况不再允许做专业创作。为孔方兄之分量,接登门者酬谢,用印、题字了事。

·印刷品——印刷的技术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在几乎任何材料上施以印刷技术

油墨、材质、工艺都已不是十年前的样貌了,需加以小心对待。更何况3D打印技术让复制一张梵高那样充满肌理的油画都变得简便快捷,只要解决掉所用材料的年代问题,造假便更是具备横行于世的可能了。

三、绘画作品真实价格的判断

上述的种种无论真假,最后大多都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是商品便有与层级相对应的价格,这中间少不了分级定价。假设我们眼前的作品是真迹,那么它的定价又是否客观真实呢?

千万以上的作品,大部分扮演着金融工具的角色

如果这个艺术家在世,价码过了千万,看看热闹即可,不必太当真。这类艺术家的作品私下的成交价大多都只有公开价码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而其重要的作品,不是艺术家自己雪藏便是早早被人收入囊中了。

百万以上的作品,有一大部分是虚高的价格

此类多以拍卖会为平台,作价为先。拍卖场上明眼人亦是越来越多,除去扮演金融工具的极少部分拍品以外,大部分还是逼近底价落槌,究其原因,还是一个“虚”字。

十万以上的作品,是增值最快的价格区间

这里说的增值是指优秀的艺术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同一个艺术家,敷衍的作品与认真投入的精品,其价格也是相差甚远的。此类作品的绝大部分创作者均在世,真伪之事,计较起来,最终也容易有个公认的说法。

五万以下的作品,要细心甄别与耐心等待

此区间是一个真正鱼龙混杂的地带;学院出身、专业学者、在校教习、海带海龟、半路出家、资深票友、作坊工匠等。各有各的噱头,各有各的说法。只是落到作品上,大部份是差强人意。这其中有自己艺术风格的就已是少数,而能具备收藏价值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但也正是这“毛角”之间的发现过程,才是初涉收藏的重要乐趣之所在。

(本文作者介绍:艺术品藏家、中国出版集团顾问、北京百年画店博古斋顾问。)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艺术市场越虚假越繁荣吗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