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陆老的画有深度,那就是虚实相生,具象和抽象的有机结合,静景中写有动势,所以观赏者须具有一定的文艺美学素养才能领其妙谛,才能感觉到作品内含的诗情画意,并为之涵咏其中,徘徊而不忍去。他的画确实具有非凡的魅力,有的使你为之心旷神怡,有的能勾起你无穷瑕想,有的甚或使你顿觉骇然,总之细细玩味,真会使你为之物我两忘。古人提出“读画”,画而用“读”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把陆老的画归纳起来可以说:他善于摄取非凡之景,通过非凡的笔墨,创作出震撼人心的画幅。因此,他是可以无愧于“继承前人,超越前人”的评价的。
中国的艺术,似乎历来有个传统,即最高境界是归于自然的。所谓“无功之功”,所谓“至道不烦”,都是这个意思。庄子说:“天地之大,其化均也”,也含有归于自然的意思。所以好诗往往是浑然天成的,好的字有时却是不衫不履的,好的画又似乎信手点染的。可是谁又知道,这种无功之功,这种不烦至道,要经过艺术家多少辛勤劳动,苦思探索,还要具备多少客观条件才能“始克于成呢”?!
陆俨少生平及其艺术
陆俨少,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人,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美术协会理事。原名陆同祖,又名砥,字俨少,后以字行,改字宛若。生于公元一九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即清宣统二年己酉五月初九日。父韵伯,业商,深通经史,见事洞达。母亲朱璇,端庄贤淑,闻于乡里。先生禀赋环玮,质性自然,不慕荣利。自幼即喜绘事,旋受庭训,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习字、三分作画。厚积薄发,终能历尽沧桑,不易初衷,身处逆境而苦自磨砺,万里游踪,涵泳造化,矻矻以求凡七十年。艺术之杰出成就,实源于此。先生甫弱冠,受知于王同愈老先生,雅相爱重,得其引荐,遂及冯超然门下。冯固大家,悉意指点,艺乃大进。先生之所以成为举世公认之巨匠,厥因其画艺总揽历代南北名家之长,臻炉火纯青之境,抑且诗追杜陵、文承司马,极尽郁勃苍莽之致,其书倔伟浑穆,寓谨质拙于自然潇洒之中。观其构图之奇绝、笔墨敷色之绚丽、诗情画意之蕴藉、抽象具象虚实相发之妙用,非人品高洁、画品超逸者不办,诚可谓四美具二难并矣。或谓国画至于今已濒日暮途穷,凡倡导继承传统者必奄奄无生气。今观先生所作清雄峻茂,一反凡流。国画之出路在于创新,而今之所谓创新率多西化之滥觞,观夫先生所作,具见何为创新之正道,此或有助于一正视听也乎?是为记。

宛翁为予作是卷时,予年甫周甲。画就后曾以短札告予,谓画已竣事,惟不便付邮,容缓托知友走送,方为稳妥。旋王一平氏旅浙,遂恳其带至敝寓。平公笑谓予曰,此件至精,其善藏之。予展视之,曷禁欢喜赞叹。然题识名款后,在左上方有一押花。乃悟此为宛翁平生得意之作。其所以故作押花者,既昭郑重复恐遭物忌也。其雅有深意者如此。付装池时,装裱师问予是否剔去。予谓不可,并以此意告之。彼乃唯唯称善。壬午清明后一日,晴窗展观,往昔情景,恍如昨日。爰笔记之,以遗后之揽者。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