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鲁虹:见证当代水墨发展历程
2014-03-10
编辑 : 鲁虹
作者 : 上海证券报
浏览次数 : 
身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批评家鲁虹活跃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其关注的领域当然远不止当代水墨。不过,也许是因为他职业生涯中与当代水墨的不解之缘,鲁虹对其情有独钟,从上...

身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批评家鲁虹活跃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其关注的领域当然远不止当代水墨。不过,也许是因为他职业生涯中与当代水墨的不解之缘,鲁虹对其情有独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长期予以关注,不仅为其摇旗呐喊,还作为策展人策划了一系列当代水墨的重要展览。为此,记者就当代水墨的发展历程与市场前景对他作了专访。

市场热点离不开学术

近年来,当代水墨已然成为市场热点,用策展人皮力在其《21世纪水墨刍议》中的话来说,水墨的流行其驱动是市场的“春心荡漾”。曾一度被边缘化的当代水墨和近年来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当代艺术相比,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随着学术界的研究、画廊的挖掘与各类展览的推介,拍卖公司也加入进来,近两年来市场正在逐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以水墨命名的展览已有600多个,2013年,仅中国美术馆与水墨相关的展览就多达41个,平均每月有3个,从总量上看比上年的水墨展多出了10个;而在二级艺术市场上,两大国际拍卖巨头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举办了向客户展售的中国当代水墨展,而中国内地的北京保利拍卖推出了4个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专场,收获了3.54亿元的成交总额。

拍卖公司的加入,使许多当代水墨的艺术家成为市场新星,其作品顿时身价百倍。对此,鲁虹向记者表示:“从终极的意义来讲,好作品的市场价格就应该高。但是在艺术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却不一定是这样的。有些不是很有价值的作品可能会被炒得很高;而一些好作品却可能一时价格并不高。目前阶段,我们不能过于看重市场。在西方,像毕加索、塞尚等卖得好的画家,最终都是被学术认可的。不被学术认可,即便他一时炒得很高,到最后还是没用。”

澄清混乱还原历史

市场热度高,但参与市场的各路英雄对当代水墨的认知却有很大的分歧,许多拍卖公司甚至把按照中国画传统创作的当代作品也纳入当代水墨专场中。对此,鲁虹做了学术梳理,还原历史。他指出,1980年代,人们把新水墨称为“现代水墨”。到了1990年代后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艺术家借鉴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手法,于是就出现了“当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多种名称。而所谓实验水墨中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探索,形成“抽象水墨”、“观念水墨”与“都市水墨”等分支。对此鲁虹说:“我是刻意的回避这些名词,用‘新水墨’这个概念把它们都装在里面。现在大家都在谈当代艺术,所以我就统一概念叫‘当代水墨’。”

鲁虹与当代水墨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他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在1981年毕业前鲁虹作品就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展览结束他奉命写一篇4件湖北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展的创作谈。这篇文章结果让鲁虹进了湖北美协的内部刊物《美术思潮》,从此接触到许多很优秀的批评家,比如皮道坚、杨小彦、黄专、邵宏、祝斌,还有北大的李松等,与美术理论,水墨研究结缘,以至于人们并不知道鲁虹是学工笔人物画出身。不过鲁虹对创新的中国画格外感兴趣。进入美协工作不久,他正巧赶上“85美术思潮”,水墨开始转型,他也成为这个过程的参与者。直到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1985年举办的“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这个展览意义重大,不仅在当时就影响很大,其参展艺术家更包括吴冠中、谷文达、周思聪、李津、朱新建以及台湾地区的刘国松等一批致力于中国画创新的画家。如今,他们都是当代水墨市场上的宠儿。从那时起,鲁虹就一直比较关注水墨的转变。

他告诉记者:“很多策展人展览做完了资料也就丢了,我每次做完展览都会把资料保存得很好,经年累月收集了很多现代水墨的材料,系统保存至今。”2002年他把1979至1999年这20年收集的水墨展览资料整理成专著《现代水墨20年》,最近,他又奉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命将近10年的水墨资料加进此书,编成《当代水墨30年》。

与此同时,鲁虹身为策展人还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水墨展,如近年来策划的“墨非墨”、“再水墨”与“水墨新维度”等。其中他特别谈到了去年策展的“水墨新维度”,主办方的初衷是推出当代水墨中最优秀的10位艺术家。他采用了一种新的策展模式:由刘骁纯、贾方舟、殷双喜、彭德、杨小彦、陈孝信、孙振华、皮道坚、鲁虹与冀少峰等10位批评家,在媒体的监督下通过4轮投票,选出了刘庆和、李津、李华生、李孝萱、邵戈、张羽、沈勤、武艺、南溪与梁铨等10位艺术家,组成了参展艺术家阵容。

关键词 : 
鲁虹  当代水墨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