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徐悲鸿:融西贯中绘奔马
2014-03-18
编辑 : 马茜
作者 : 齐鲁晚报
浏览次数 : 
徐悲鸿(1895-1953年),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

徐悲鸿(1895-1953年),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抗衡。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

徐悲鸿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动态,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描,三、四十年代又画了许多速写,对于马的动态、结构、习性均了如指掌。经过千锤百炼,他还成功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和谐一致的问题,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

徐悲鸿在《徐悲鸿覆问学者的信》中强调:“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徐悲鸿笔下的马千姿百态,或奔腾跳跃、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不仅外形逼真,而且神态生动,徐悲鸿画马是以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准确、凝练地勾勒出躯干,以极具古籀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奠定神韵之骨架,继而用浓淡有度的水墨,以类似西洋绘画的笔触融合传统绘画的手法,将马的肌肉和质感以及骨骼的结构表现得既合物理、物情又合物态。

在其《八骏图》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极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成为这位艺术大师的不朽名作。

关键词 : 
徐悲鸿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