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人物观察>
 
全部
 
郎绍君:唐云二题(上)(2)
2014-09-01
编辑 : 雅维
作者 : 雅昌艺术网
浏览次数 : 
兼事收藏与鉴赏的传统,在晚近逐渐衰微。其原因,一是艺术市场萎缩,靠工资为生的画家没钱卖画;二是激进主义的反传统思潮和以西方模式为主体的现...
 
   兼事收藏与鉴赏的传统,在晚近逐渐衰微。其原因,一是艺术市场萎缩,靠工资为生的画家没钱卖画;二是激进主义的反传统思潮和以西方模式为主体的现代美术教育,使晚近画家空前疏离了传统文化,甚至失去了鉴赏传统绘画的基本能力;三是频繁的政治运动和斗争哲学,使他们丧失了艺术家应有的人文修养和高雅情趣。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市场恢复,画家的经济状况好转,这一传统出现了复苏的苗头。一些有见识的画家,开始重视收藏与鉴赏力的培养。但总的说,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代,有了经济能力的画家,首先重视的是房子、车子和花钱炒作,能像唐云这样“情之所钟,爱之所在”对待收藏与鉴赏的人,依然罕见。
 
  乐观入世,活得有滋味,是唐云思想性格中突出的一面。但人的精神和行为是多面的,唐云也不例外。譬如,他也有沉郁、忧愁、孤峭或超然淡泊的时候,他对人生与世界的认知,也并非只见阳光,不见阴影。逝世前,他在病床上对儿子逸览说:“做人是‘苦’的,人生下来第一声是哭而不是笑。”在生命的尽头说这句话,应不是因为一时的病痛,而是从人生旅程的回顾得出的铭心之言。乐观的人未必不知悲苦,只是不愿说出、不能说出,能够长歌当哭罢了。唐云的好酒,有时未必不是以醉为醒。这在其诗文中时有流露。他为自己设计的紫砂《掇球壶》作铭曰:“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碗各奔东西。”这一含智慧于幽默的铭文,有禅师偈语的影响,但也源于个人的生存经验。浮生若寄的虚无感,与士大夫的精神传统有关,但包括士大夫们的精神传统,也仍然来自对生命和历史的体验。唐云有一首《题白梅》:“冰霜历劫未沉沦,依旧苍苔卧此身。毕竟尘寰真赏少,几番心事对花人。”以梅自喻,满意自己的“历劫”而未“沉沦”,但又感慨世间缺少“真赏”,不免发出形孤影单之叹。丁酉九月(1957),唐云在熟纸上用没骨法创作了一幅山水人物,近景为坡石树木,远景是雾气中的云山,中景有一座茅庐,庐中坐一古人在独饮。作品迷离荒寒的情调,在唐云作品中极为少见。画上题诗曰:“中材随世□功名,回首山川觉有情。晓枕不容春梦到,壮怀难值故人倾。桔槹俯仰何妨事,岁月萧条忽已更。浊酒一杯秋满眼,低徊终恐负平生。钵水集荆公句属画。唐云。”荆公即宋代诗人王安石。“荆公集句”显然反映了诗人罢官后的生活与心情,而画作所描写的,正是诗人晚年心境荒凉的境界。这是不是也间接透露了唐云的心境呢?那正是1957年的秋天,疾风暴雨式的“反右”运动已经“大获全胜”,唐云好友白蕉、钱瘦铁等一批人被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唐云虽安然无恙,但他内心是怎么想的,心情如何,总是可以想像的。这幅作品描绘的虽是政治上失意、生活上落魄的王安石,但“岁月萧条忽已更”的世事变迁,“浊酒一杯秋满眼”的阴郁心情,他是不是也有同感呢?当然,阴霾可以转晴,唐云能以他的旷达驱散心头的乌云。他反复画布袋和尚,反复题“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正是在强调一种能“放下”的达观态度。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无数次大大小小政治运动的唐云,无论生活上、政治上都能化险为夷,与他的豁达和智慧分不开。人生总要背负各种布袋,但必要时须能将它们放下。“背负到底”是一种境界,能“背负”能“放下”也是一种境界。唐云属于后者,他敢于也肯于承担,但不追求权力,政治上不糊涂,不借助于政治追逐利益。他81岁(1990)画了一幅《老夫骑牛图》,画一身披簔笠的老翁骑牛行于田间。题三绝句:
 
  老夫自是骑牛汉,一簔一笠春江岸。白发生来六十年,落日青山牛背看。
 
  酷怜牛背稳于车,陶陶社酒夜到家,村中无虎猪犬闻,平溪小径穿桑麻。
 
  也无汉书挂牛角,聊挂一壶春醑濁。南山白石不必歌,功名富贵如余何。
 
  骑牛老汉是一个勤劳、聪明、稳走“平溪小径”、蔑视功名富贵、满足于陶陶自乐的老农。老农有唐云自已的影子,是看得出来的。
 
  这个在“落日青山”的田野里回顾一生的老人,当得起“高雅可嘉”的评价。
 
  [1]《傅雷家书·致傅聪》说,唐云“对艺术甚有见地,人亦高雅可嘉,为时下国画家中不可多得之才。”转引自卢金德《唐云的雅事》,新民晚报1993年10月23日。
 
  [2]《唐逸览答陆权问》,、(打印本)
 
  [3]邵洛羊《嘘吸太空,笼罩万有——纪念唐云画师逝世一周年》,
 
  [4]若瓢(1902-1976年),俗名林永春,别名若凡,浙江黄岩人,曾任杭州净慈寺知事、上海吉祥寺住持、上海文史馆馆员。江南著名画僧,擅兰竹,师法文征明、夏昶等。唐云年轻时曾得到他的帮助。杰灵《唐云谈艺术与友情》一文介绍说,唐云在香港为若瓢筹资办展,将售画所得12条金条(每条12两)赠若瓢治病还债,见香港《文汇报》1988年9月6日。此事又见唐逸览《唐云年表》(打印稿),郑重《唐云传》第178页,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上海。
 
  [5]同上文。
 
  [6]谢力生《唐云先生轶事》,上海《新民晚报》2000年4月12日。
 
  [7]屠传法《唐老师教我学画、学做人》
 
  [8]董元吉《书画家唐云二三事》上海《解放日报》1992年11月10日。
 
  [9]老烈《胸中翰墨,笔下龙蛇——唐云和他的画》
 
  [10]洪丕谟《唐云绘画中的性格因素》(打印件)
 
  [11]参见唐逸览《唐云年表》(打印稿)
 
  [12]同注1。
 
  [13]参见唐逸览《唐云年表》(打印稿)
 
  [14]参见郑重《唐云传》第193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上海。
 
  [15]见《大石翁诗稿》,手抄本,李研吾藏。
 
  [16]油葫芦,蟋蟀类昆虫。形如蟋蟀而略大,黑褐色。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蛐蛐儿聒聒儿油葫芦》:“蛐蛐儿之类又有油葫芦,当秋令时,一文可买十余枚。至十月,一枚可值数千文。盖其鸣时铿铿断续,声颤而长,冬夜听之,可悲可喜,真闲人之韵事也。”
 
  [17]唐云致研吾书,1985年10月11日、11月,复印件。
 
  [18]参见郑重《唐云传》第348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上海。
 
  [19]参见郑重《唐云传》第136、137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上海。
 
  [20]唐逸览《爱画入骨髓,吐词合风骚——忆父亲“药翁”》(打印稿)
关键词 : 
郎绍君  唐云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