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综合评论>
 
全部
 
刘曦林:对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再思考(2)
2016-01-27
编辑 : 雅维
作者 : 中国书画报
浏览次数 : 
概言之,我所理解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在总体上有别于中国画的古典形态: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尊重现实主义,切入人生和时代,却无须成为政治和政策的...

  概言之,我所理解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在总体上有别于中国画的古典形态: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尊重现实主义,切入人生和时代,却无须成为政治和政策的图解;它在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笔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而有别于古代的中国画套路;它以开放的态度吐纳中外的艺术营养,而有别于西方现代派或现代日本画的形态;中国画的现代形态是在内涵上具有美、善和积极健康的现代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高品位的学术品格,在形式上富有现代感和中国感的创造性的现代民族艺术样式。当现代性被普泛化,当主观张扬、个性突显、形式纯化、语汇简约及市场调控等主张成为艺术趋向,我们尤其不能忘怀的是所有艺术应该具有的精神内美。对中国画而言,尤其需要发扬的,还应有其独有的美学传统中的丰厚与新变,而不仅仅是图式和符号的简单挪用或标新立异。

  中国画是一门传统艺术,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之一。20世纪的美术史,既验证了中国画的传统美学观念,也验证了它生生不已的活力。因其传统美学之深厚而必有恒并应有所守,因时代之变化和艺术自身陈熟生新之规律而必有所变,并因变数之不同而有渐变、突变与微变、大变之别,从而呈现出中国画在总体美学上的共性以及实践上的多样个性。这仿佛已经证实了我所总结出来的“艺有恒,亦有变,变非一;守其恒,变其变,通则久”的通变规律。同时,中国画作为一项事业,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如果每一位参与中国画活动的公民都具有爱护中国画的民族自尊心,如果有关的环节之间有共同弘扬中国画的民族集结意识,为高雅、严肃的中国画艺术建立起“创作—展出—评论—收藏—销售—欣赏”这样一个完整的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中国画会以更高的姿态走向未来。如果我们从幼儿时代就恢复国学和书画启蒙,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重视根性培育和中国画学美育,那么中国画自会根深叶茂而地久天长。

    回首20世纪,那是个古今中外文化空前交汇的时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的中国绘画都极少有这样波澜壮阔、复杂丰富的文化背景,并因之有如此多向度的变革实验。时代的转换与变动不断地向传统发起挑战,给中国画出过那么多的难题,但中国画从没有被同化和打垮,却在适应或对撞中迎来了不断推陈出新的机遇,这不能不说是赖于它深厚的信根和艺术家们的执着。当我们将那些被批判、被误会的艺术事件串联起来时,会忍不住被前辈不惜血汗和生命的奉献感动得流下热泪。这原本就是一座历尽风雨和充满奋斗精神,甚至字里行间都浸透了血泪的史碑。

  上世纪末叶到世纪之交,中国画坛虽然不曾安宁,却迎来了堪称最佳的生态时空——几乎没有苛责的政治干预,又有那么多人享受着政府的薪俸和售画的自由。或许是我过于忧虑,以为中国画的生息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难关与考验。比如,世界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当激进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已经终结、绘画已经死亡时,中国画有没有自强不息的信念;当国家坚持深化历史题材、提倡关注民生,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之时,作为中国文化象征和特色的中国画意图证实自己的前途,当有怎样的突破,方能不朽。又比如,社会对回归传统或解构传统者仅视为“异”而相和,不以敌我视之;而传统派和现代派既承认多元,也不去向主流文化叫板——其对主流形态是否正视,亦是其自身在和而不同的结构中被正视和正常生息的前提。试图推倒中国画之“墙”是徒劳的,靠打击对方来树立自我理论的行为是没有学养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内部蚀化之忧患。一个画种、一个流派的命运和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必须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再比如,在大众化、娱乐化的享乐文化氛围里,在信息科学便捷和艺术领域反基本功、反技术的时代里,中国画将怎样体现自己的艺术难度和高度;在市场经济的包围中,在画家享受或忍耐着美术市场的正负面效应时,在艺术创作沦为牟利的产业时,在媒体沦落为金钱的等价物时,在沉潜的学风被急功近利的浮躁欲望所吞没时,怎样抵御金钱及市场升值的诱惑、耐受寂寞且透过文化修行升华艺术格调……渡过所有这些难关,经受住所有这些考验,谈何容易!尤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时空里,在“世界化”“全球化”的嘈杂呼声中,如何既坚守中国画的文化身份,又不断地促动它推陈出新,构建起21世纪中国画的当代形态,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跃居世界之首的造型艺术表征,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艰难课题。也许我因太多的理想主义而伤时,但此忧非一人之忧,乃文化之忧。李可染先生曾深慨:“中国画艺术已愈来愈失魂落魄。”这是因“东方既白”的愿望已作为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理想而生发的文化的忧患。昔陈寅恪有言:“凡一种文化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然而又闻今人有语:“痛苦使理想光辉。”若是如此,痛苦也值得!

 

关键词 : 
刘曦林  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再思考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