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专题>人物>
 
全部
 
萧衍_南北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文艺贡献
 
梁武帝博学多通,文武兼备。长于文学,善音律,工书法。《梁书刘孝绰传》称其“雅好虫篆”。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帝好草书,状貌亦古,乏于筋力,既无奇姿异态,有减于齐高矣。”萧衍惟重钟繇王献之,对钟繇、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颇有精到之见。他把“殆同机神”作为书学批评标准,不仅开唐人、王羲之之先声,重要的是为品评书法确立了一项重神韵的审美法则,从而也确立了他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著有《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书人优劣评》、《书评》等书论四篇。
传世书迹有《异趣帖》近于章草:“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此帖清时入于内府。对其作者,向有萧衍和王献之两说,以倾向前者为多,明董其昌断为萧衍作品。
 

 
萧衍《意趣帖》
 
书法造诣
  
梁武帝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即使抛却他的帝王身份,以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观之处。梁武帝当时常与陶弘景探讨书法上的话题,陶弘景擅长行草书,师法钟繇、王羲之。二者间的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同时梁武帝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同时梁武帝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古今书人优劣评   
 
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   
李镇东书如芙蓉出水,文采镀金。   
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程旷平书如鸿鹄高飞,弄翅颉颃。又如轻云忽散,乍见白日。   
李岩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   
吴施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   
颜蒨书如贫家果实,无妨可爱,少乏珍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不复排斥英贤。   
王褒书凄断风流,而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   
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   
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萧特书虽有家风,而风流势薄,犹如羲、献,安得相似。   
王彬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   
范怀约真书有力,而草、行无功,故知简牍非易。   
郗愔书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难,疏散风气,一无雅素。   
柳恽书纵横廓落,大意不凡,而德本未备。   
庚肩吾书畏惧收敛,少得自充,观阮未精,去萧、蔡远矣。   
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殊不卑寒。   
袁秘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张融书如辩士对扬,独语不困,行必会理。   
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
全 部
文 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文章
高清作品
图片图集
精彩视频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高清
    图集
      普通
        视频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