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行业新闻>
 
全部
 
中国书法在海外折射出中国文化超凡的魅力(2)
2013-01-21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敦煌劫难 流失在海外的书法文物中,以敦煌劫难最具悲剧色彩。不但是书法艺术的劫难,也是民族的灾难,由此促进对中国近代史进一步加以反思。 敦煌...

敦煌劫难

    流失在海外的书法文物中,以“敦煌劫难”最具悲剧色彩。不但是书法艺术的劫难,也是民族的灾难,由此促进对中国近代史进一步加以反思。
      敦煌书法历时久远,自西汉的汉简始至清末碑碣止,时间跨度大,数量众多,风格多元,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弥足珍贵的史料。中国文化研究习惯上将敦煌学、徽学、藏学并列。敦煌学中最显著的当属敦煌写经书法,也是流失最为严重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西北成为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尤其是敦煌文献发现后,一些西方探险家和学者赶到敦煌,攫取大量的经卷,故而如今在英国、法国、俄罗斯的一些文化机构里,藏有大批量的敦煌文献。
      据统计,敦煌藏经洞的5万件文物如今分散在11个国家。敦煌遗书目前在国内仅存2万件,英国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万件,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约两千件,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六千件,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有1.2万件。 
      1907年,英国人斯坦来到藏经洞,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和130镑税金,拣选24箱古写本,五箱古画和丝绣品,计一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大英博物馆。1914年,再次骗走五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中的瑰宝。
      接踵而来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他在敦煌密室呆了三周,将斯坦因遗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载而去,仍是付出500两银,同时还逐洞摄影,编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画集》。几年后,千佛洞被白俄士兵严重破坏,这批照片竟成了反映壁画原貌的绝版资料;随后,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骗走约600份经卷;俄国鄂登堡盗走许多彩色塑像及200多份手稿;美国人到来时,易于携带的文物已不多,于是便把注意力转向大型壁画和雕塑。1924年,兰登·华尔纳用树胶粘走36方唐代壁画,盗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萨像和七个菩萨头,在居延海黑城子盗走一尊彩塑佛像和壁画。由于增加了以上文物,哈佛的福格博物馆一时身价倍涨。

汉字魅力

    书法除大陆本土外,还包括港、澳、台地区,远及日本、韩国乃至欧美等世界各地的华人。
      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主要指在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和儒家文化影响,现在或曾经使用汉字,有相近文化习俗的区域。一是中国文化本土,包括港澳台,属于“地理中国”范畴;一是海外异域,涵盖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属“文化中国”范畴。
      港澳台至今仍使用繁体字,没有经历“文革”的冲击,保留了令人惊艳的传统文化。香港的书法研究,主要由两批人士所组成,一是大陆开放以后,移居香港的研究者,二是香港原有知名人士。这其中,老一辈的如泰斗饶宗颐先生,中年学者有李润桓、莫家良等。澳门书法代表人物如已逝的梁批云先生。台湾则有傅申、张炳煌、赖贤宗、林丽娥等。
      中国明代中晚期对近现代韩国书法影响巨大。由于政治背景的关系,所引进的主要是相对温和、平实的书风。当代以金膺显、权昌伦、杨镇尼等为代表。
      日本书法主要由“关西派”的村上三岛、今井凌雪、古谷仓韵、栗原芦水,“假名派”的杉冈华邨、高木圣鹤,“篆刻派”的梅丁斋等为中心组成的日本书艺院,以及“关东派”的谦慎书道会及金子鸥亭创立的创玄书道会组成。中国大陆书法界所熟悉的名家还有很多,如内藤湖南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青山杉雨曾创立日本最大的书法团体读卖书法会并任总务,井上有一在1952年和森田子龙、江口草玄等结成“墨人会”。
      美国社会的书法研究自然以华人为主。长期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的张充和女史乃沈尹默先生的弟子。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1949年随其丈夫德裔学者傅汉思移居美国,年近百岁,仍笔耕不辍。

他者视角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但书法的传播是无限的,折射出中国文化超凡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汉学家,虽然生长在另一种社会环境,却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众所周知的《神断狄仁杰》便出自荷兰人高罗佩之手。高罗佩曾与沈尹默、齐白石等名流交往,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达到狂热的程度,品茶、弈棋、抚琴、吟诗、作画、练字、治印、写小说,俨然名士。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中国书法在海外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书画论坛热帖
国画论坛热帖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