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讯>深度观察>
 
全部
 
平价:艺术走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手段
2013-01-23
编辑 : 佚名
作者 : 未知
浏览次数 : 
艺术是走向大众还是停留在少数人的游戏中,已经成为当下艺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任何思想的衍生、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与精英时代文化艺术只考虑为贵族或小部分有权有...

 

艺术是走向大众还是停留在少数人的游戏中,已经成为当下艺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任何思想的衍生、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与精英时代文化艺术只考虑为贵族或小部分有权有钱阶层服务不同的是,在商业文明、科学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普通的民众正在取而代之成为文化服务、消费的主体,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事实上,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从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逐步走出精神的“象牙塔”。正如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说:“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也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评者,人人也都有机会成为艺术的收藏家。这一方面源于大众时代的来临,另一方面也因为艺术家的身份不再是过去的文人或者贵族,他们只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首先是大众的一员。

当然,艺术在走向大众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从中国情况来看,首先面对的是大众的艺术意识教育落后的问题。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中,由于物质基础的缺乏,社会与民众的精力大多主要放置于物质财富的创造上,文化艺术教育被普遍地忽视或者认为不重要。这导致的问题在今天已经开始显现,剧增的物质与空虚的精神在当下形成了强烈地对比,与每年高速增长GDP(国家生产总值)不同的是,支撑市场经济的现代文明却迟迟得不到改善,很多富人们对购买一个价格不扉LV包趋之若鹜,但对自己的文化艺术水准的提高却没有太多兴趣。所以当下向大众普及艺术,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化问题,它也涉及到未来中国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幸而大家对此问题已经有了认识并开始着手改变。而在改善的方法中,以往只是通过政治上意识形态的大规模宣传的手段,在今天显然已经不再十分有效。在市场经济起支柱作用的社会形态中,通过商业途径走向大众是更为有用的办法。而这一途经遭遇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价格问题。

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之初,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昂贵。但由于当时中国整体的经济文化状态,并没有太多人愿意为艺术买单。尤其是当代艺术,其购买者大多只是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一些零星的个体户或国外画廊。到了90年代,情况发生了巨大地转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国市场经济开始起飞,艺术市场也有了较大地改善,更多的国外资本与中国本土的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艺术收藏领域。艺术品的价格也开始节节攀升,连被边缘化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资本的大量介入下,也开始暴涨。一张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价格为几千元或者万元左右的作品,在进入新世纪后增长到了数十万、百万甚至千万元。以数亿元价格成交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中也频频出现。昔日那些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富裕的新贵。极高的价格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但它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昂贵的价格阻挡了更多人进入艺术收藏的可能。拥有巨大财富和资本的人在社会中毕竟还是少数,而其中愿意拿出大量资金来进行艺术收藏的就更加稀少。因此,在传统艺术市场体系之外,建立一个平价艺术市场系统,让更多的大众有资格消费、收藏艺术,成为艺术走向大众的一个关键。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艺术走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手段
分享到 :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Copyright © 2012-2014 YueYaa.com 月雅书画中国 版权所有